2011年下半年,王永峰着手策划“孚钉”红茶生产加工,他邀请了茶界泰斗、对祁红和浮梁茶叶有着极深造诣的黄崇焘为技术顾问,复制钻研传承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享誉海内外的“孚钉”红茶。
2012年初,外形细嫩、色泽乌润、香气清醇的“孚钉”茶一投放市场,就一鸣惊人,供不应求。2012年6月中旬,在北京茶博会,“孚钉”复出首秀,立即引起了浙江、上海、山东等地商家和消费者的关注。
王永峰告诉记者,经过两年的努力,他现在拥有茶园1100亩,预计今年产出手工“孚钉”功夫红茶2.5吨,机制红茶12吨,产值800多万元。他要把“孚钉”品牌打造成中国驰名商标,并着手申报省级手工制红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
“宁红”整合资源做大做强
除了“孚钉”外,宁红功夫茶也是江西省知名红茶。自近代以来,宁红茶就名闻天下,种植面积、产量在国内都首屈一指。然而,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落后的市场经营和企业管理、盲目的多元化经营和茶农之间互相压价恶性竞争,导致市场秩序混乱。修水县茶产业发展陷入困境,企业亏损严重,茶园面积锐减。二十世纪初,全县茶园面积不足2万亩,茶产量不到400吨。
“那个时候,坚持种茶的茶农,只能将鲜叶卖给浙江福建的茶商,再由他们制作成其他品牌的茶叶。”茶农说,他们在市场沉浮中意识到,必须用市场化的理念来探求新生之路。
修水县茶叶协会会长说,当时该县茶叶企业弱、小、散,茶叶品牌多、乱、杂,茶叶品质参差不齐,企业竞争力不强,是修水茶叶在市场大潮冲击下逐步没落的主因。
一个品牌整合方案随即形成:对同茶异名、一茶多名的牌子进行整合,借助历史知名品牌的影响力与文化底蕴,该县将50多家茶厂全部整合在“宁红”这个品牌之下,对茶叶产品实行“母子”商标管理,统一进行品牌销售管理,做大做强“宁红”品牌。
2010年,当地政府引进来自浙江、北京等地的企业,用先进的营销理念和雄厚资金重新打造宁红红茶。统一向茶农、小茶厂提供启动资金、进行培训,并按签约价格收购茶叶。经过几年的时间,修水无公害茶园已经增长至13万亩,其中投产茶园7万亩,预计2014年产茶6000吨,在全国的销售网络,也在逐渐铺开。(来源:江西日报 记者 徐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