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茶叶深加工破题 开始了武夷茶深加工的探索
发布时间 2014-08-04 浏览 28689 次
p>

正如万政豪所说,相对于武夷山市种植面积达14.8万亩、总产值15.5亿元的茶产业,武夷山市茶叶的产业链,长期以来都停留在条形茶的种植、加工上,而对于茶叶的深加工产品,仍在起步阶段。

永生茶业:方便快捷地喝武夷茶

武夷山市永生茶业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武夷茶速溶茶、茶饮料的开发,2011年永生茶业有限公司投资注册成立了武夷山市玉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始了武夷茶深加工的探索。

从那一年开始,玉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便积极与浙江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武夷学院等相关科研机构合作,陆续开发出了武夷岩茶、武夷红茶纯茶饮,这种融合武夷茶传统风味、安全健康、方便快捷等诸多优势于一体的新茶品,一经推出便广受消费者喜爱。

7月31日,永生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游玉琼介绍,这款纯茶饮十分绿色健康,武夷茶原叶冲泡成茶汤后通过高新技术将腐败分子从队伍中剔除,再补足此间消耗的维生素C后,直接采用热灌技术灌装打包,再经过8天观察期后,一瓶纯正洁净的原生态武夷茶饮料就制作完成了,原汁原味,没有加入任何添加剂。

游玉琼透露,不久后,玉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推出另一款武夷茶饮品——大红袍茶珍。

据了解,大红袍茶珍是国内首款速溶型大红袍茶。游玉琼介绍,这款大红袍茶珍最大限度的保留了武夷山大红袍特有的岩骨花香,在保证茶汤、香气、营养等一致的基础上保持了茶的口感标准化。另外,与传统武夷岩茶繁复的功夫泡法相比,大红袍茶珍有即冲即饮、冷热皆宜的特点,最大限度简化了传统武夷岩茶叶冲泡程序和时间,更加方便快捷。

万和园食品:生产自己都爱喝的产品

武夷山万和园食品有限公司是以开拓茶叶为原料的新型健康食品生产企业。2006年进驻武夷山仙店生态创业园区以来,万和园以自主研发的多项核心专利技术为基础,研制开发出一系列绿色健康食品,开发研制出的液态浓缩茶汁长期出口美国欧洲等地。

据武夷山万和园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万政豪介绍,自2010年至今,4年间公司总投入1200万元,用于茶饮料产品技术研发。万政豪一边喝着自己公司生产的饮料——鲜叶生茶饮料一边说:“我们要做的是自己都愿意喝的健康饮品,用品质去铸就品牌。”

据了解,国内现在市场上销售的茶饮料均为调配茶饮料,都采用热灌装,以茶粉或浓缩茶汁为原料,添加防腐剂或使用香精经调配后采用热灌装工艺。茶汤经过长时间受热,其中的营养物质和原有风味受到较大程度的破坏。

采访中,万政豪表示,万和园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这款鲜叶生茶饮料,是以有机茶鲜叶为原料采用自主研发专利技术中低温萃取技术进行萃取,充分保留了原材料中的有效成分,再加上自主研发专利技术低温无菌灌装工艺,确保卫生安全。

在鲜叶生茶的外包装上,标示着“有甜无糖”字样。万政豪表示,这个产品即使是糖尿病患者都可以喝。他介绍,甜是因为添加了自主研发的三氯蔗糖甜味剂,绿色健康。

“采用茶叶鲜为原料,茶叶中原有的氨基酸、维生素可以最大程度的保留下来。”万政豪说。在《茶饮料》国家标准中,要求茶饮料中茶多酚的含量应≥300mg/kg,其中绿茶茶多酚含量应≥500mg/kg,而万和园研制开发的鲜叶生茶中茶多酚含量≥900mg/kg。

去年下半年,万和园食品有限公司在开发出鲜叶生茶的基础上,又开发了活力绅茶参饮品。主要用于提神醒脑、补元气、抗疲劳。这款功能性饮品一上市便广受消费者好评,此前,活力绅茶参饮品曾在福厦高速公路大往服务区销售。有许多人在喝过这个产品之后,特意开车上高速去购买这个产品。

一路走来,万和园食品有限公司在食品加工技术领域获得了国家专利,并获得了南平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福建省科技型企业称号。“现在产品是做出来了,品质绝对可靠,但要真正打开市场,仍然是令人头疼的问题。”万政豪表示,希望能够得到党委、政府及相关单位支持,帮助公司产品打开市场。

武夷学院:茶叶深加工潜力巨大

近年来全国茶园面积迅速扩大,名优茶市场发展空间局限,茶叶产能过剩已初见端倪,继续沿袭传统茶产业的发展之路,茶叶产销失衡将不可避免。茶叶深加工是拓展茶叶应用领域,延伸茶业产业链,提升茶叶价值的重要途径。浙江、安徽、湖南等地先后采用夏秋茶或低档茶为原料开发出茶丝巾、茶毛巾等茶纺织品和茶年糕、茶月饼、茶蛋糕、茶手工面、脱咖啡因茶、各种抹茶类功能型饮料等茶食品,并成功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

武夷学院茶学专业教师石玉涛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茶多糖的开发,目前正以闽北当地茶树品种为原料筛选出茶多糖活性较高的武夷茶品种。他表示,从保健和防病、治病的功能上说,低档茶的特效成分一般不比中高档茶差,有些成分比中高档茶还要多,而且价格又比中高档茶低廉。目前,茶叶深加工所用的原料大多数是低档茶叶茶叶的深加工充分发挥了茶叶的保健功能。

据了解,近年来,武夷学院茶学与食品学院师生围绕闽北茶叶深加工也做了不少努力。目前,已完成调配型茶酒、发酵型茶酒、大红袍茶膏、武夷岩茶腌茶、茶膳等茶产品的开发。

相比之下,闽北茶叶尤其是夏秋茶、低档茶深加工,与浙江、安徽等茶区差距较大。石玉涛表示,从整体上看闽北茶叶深加工还处于初始零星开发阶段,但蕴藏有巨大的挖掘潜力。闽北茶叶资源丰富,长期以来一直以生产乌龙茶为主,产生的茶梗、黄片等茶叶下脚料极为丰富,且武夷岩茶具备差异化优势,对产业链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有着积极推动作用。

链接

茶叶深加工蕴藏巨大商机

茶叶可开发方便快捷的茶饮料,也可利用其有效功能性成分提取物开发相关产品,其中茶多酚既可用作食品添加剂,也可作为食品和动植物油脂的抗氧化剂,茶叶中含有的咖啡因、茶氨酸、茶皂素、茶色素、茶多糖等成分也可广泛用于医药和食品行业。

据相关资料显示:保健茶和果味茶在欧洲市场上占饮料总销量的50%,国内茶饮料特别是调味茶和固体奶茶市场也发展迅猛,近年来液体茶饮料以每年35%的速度快速增长,目前年销量已超过1000万吨,产值超过400亿元。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是最早开发茶饮料的企业之一,其生产的调味型茶饮料,年产量约150万吨,占全国茶饮料总量的15%左右。茶叶深加工产品不断涌现,预示着这一产业前景广阔。

去年,全国茶叶总产量达178.98万吨,茶业产值约950亿元。其中约有6%相对低档的茶叶被用作深加工原料,这部分仅值10多个亿的原料茶,做成深加工产品后,其创造的产值却跟原茶产值差不多,也达900多亿元。

裴礼辉 张丹丹 文/摄

1  2  3  4  5  6  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