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与茶要“合缘”最终忍痛割舍碧螺春
茶厂的工人有疑问:“谢老师,为什么桂花茶不用碧螺春制作呢?”其实,最初决定制作桂花茶时,谢燮清也想过用碧螺春,但最终还是忍痛割爱:“碧螺春的茶香是淡雅的清香,与桂花的甜香气质不符。”通常来说,茉莉花与绿茶、乌龙茶比较协调,而桂花与红茶相配。杭州制作桂花龙井虽然是以绿茶为茶坯,但那是因为龙井在绿茶中属于味道浓烈者,因此与桂花性格较搭。
毛少鋆告诉记者,今天只是处于小规模尝试阶段,这一批桂花红茶的量计划只做500斤左右,将分为特级、一级和炒青三个级别。同样在尝试的还有茶坯的选择,目前,东山茶厂正在全国各地寻找好品质的红茶与光福桂花“相配”,既包括祁门红茶等外地名茶,也将尝试用东山本地的碧落红茶制作。虽然还在尝试摸索阶段,但桂花红茶已经引来多方茶客的兴趣,其中还有一批英国的顾客准备下订单,同样嗜喝红茶,他们说对苏州的桂花红茶很是期待。
花茶在苏州曾是主流怀旧消费推动了它“重生”
从去年恢复古法窨制茉莉花茶,到今年尝试制作桂花红茶,谢燮清对此颇感欣慰。他退休前是苏州茶厂的技术副厂长,曾获联合国技术信息促进系统中国国家分部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从1963年起专攻花茶,一直到2000年退休,谢燮清见证了苏州花茶的兴衰:“那时候,从茶厂外面的围墙边走过,都有很浓的花香。”
苏州市茶业行业协会会长张建良从事茶业行业几十年,昨天他也赶到东山茶厂,见证第一锅桂花红茶的窨制过程,在他看来,这或许能成为苏州花茶“重生”的又一推动力:“苏州花茶年数已经很长。过去苏州的茶客中,有30%—40%的人都是喝花茶的。但是近些年,这部分人群慢慢转移到碧螺春上,喝绿茶成为了主流。”张建良告诉记者,人们对绿茶的喜爱逐年上涨,有可能是从身体健康的角度考虑。但事实上,花茶亦有保健功效,比如桂花平肝暖胃,就很适合秋冬季节饮用。
花茶正在苏州逐渐“复兴”,除了其对健康的好处被人重新认识之外,张建良认为,更与目前社会的中坚力量——70后、80后集体怀旧情绪密切相关,进而推动了这一怀旧消费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