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该怎么“结算”茶博会
发布时间 2014-12-15 浏览 6533 次
“扫货”的时节;企业也出手大方,在完成展示、招商后将产品一卖而空,轻松而归,皆大欢喜。

  展会只是企业

  营销的一个节点

  通过今年几次大的展会采访,记者感到在参展这件事上,企业的认识和操作还是存有误区的。

  第一个误区是没有与市场对接的基础准备。这些企业都有一个共性--来自茶区,原始生产条件好;企业领导人大多事茶一辈子,但基本没有现代营销理念;团队多是中年或者老人,没有年轻面孔。这样的企业即使通过展会平台与市场相遇,给人的感觉确实恍若隔世、手足无措。这样的参会,投入与产出你该怎样计算?

  第二个误区是把展会的人气看成是自家盘子里的菜,误以为只要上会肯定人气超好。在今年秋季的广州茶博会上,由于企业集中推出的活动比较多,往往同时举行两三场展会,无形中形成一种擂台竞争。有的活动,比如主办方在上午开幕下午就推出的营销论坛--媒眼看国茶,就吸引了满场的人。又比如周重林以“茶业复兴”为平台组织的多主题论坛,邀请多家企业参加,跨越一天,仍然人气不减。核心的因素就是有思想性、有互动性;反观有些企业,显然准备不够,没有前期的宣传和联络。形式上也单调乏味,我说你听,最终听的人溜之大吉。

  第三个误区是没有整盘的营销规划,也就无法发酵展会的应有作用。展会实际上只是企业营销链条中的一个节点。它利用了展会前的一切宣传优势,又一定开启了后面的营销实战。记者注意到:很多企业在展会后活动不是沉寂,而是在线上线下更加活跃,这就说明展会上收获的品牌效应被落实到营销实际了。香木海后续在无锡、长沙等地的活动验证了招商、加盟的推进;周重林更是将《茶叶江山》的广州发行之火“烧”到了各地。如果这样看,参会是不是就大赚了?

  看来,企业在行业下行压力下利用展会节点,通过线上线下、招商加盟、品牌打造、产品销售还是可以大有收获的。但关键是谁来做、怎么做。老话说“有同行没同利”,因为人不同啊!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