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是空的概念,茶才是实实在在的。与其死抱着仓贮,不如及早行动,尽快打通老茶北上的通路。”德一茶业负责人高进文表示,以往的代理商靠配额赚差价的做法已经行不通,必须主动转型为渠道商,才有可能求得生存。对于众多藏家来说,茶好不好卖,最终要靠品质说话,“仓贮主义”是舍本逐末,并不能解决销售问题,“如果哪个茶仓建立了一套所谓的标准,肯定会成为千夫所指的对象。”
高进文认为,目前市场上并不缺产品、消费者,精准的销售通道才是未来茶市最具价值的部分,“我们搜集老茶完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喝茶的很少会关注茶品来自于哪个仓。没有好的茶底,进什么仓都无意义。”
高进文表示,通过这几年北上推介老茶发现,东莞藏家当务之急是利用合适的平台做好体验消费,政府部门、民间组织多搞一些老茶交流活动,让有需求的消费者喝到东莞的老茶,建立对“东莞藏茶”的整体印象,“现在北方的藏家越来越多,等几年后人家的茶放老了,东莞的老茶再去攻这个市场就非常难了。”
“藏茶大户”拟建企业标准
“名声在外的东莞需要一个‘样板仓’,天得茶仓已经迈出了第一步。”昨日,东莞市人大代表、被称为“中国藏茶第一人”的蔡金华向南都记者透露,目前正与相关部门合作,加紧草拟天得茶业的仓贮标准体系。
去年以来,全国各地慕名到天得茶仓参观的藏家、合作商络绎不绝,最多一天要接待8、9拨客人。蔡金华表示,仓贮作为普洱茶、黑茶后发酵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一套科学的标准体系势在必行。东莞的藏家大都比较低调,愿意开仓给人看的并不多。有了企业标准,对平台的后续发展意义深远。
[声音]
卢树勋(东莞茶协会长):“东莞藏茶”要走出去,就要设法吸引更多外地茶友“走进来”,打响“东莞仓”区域品牌是一个有效的手段。
陈健成(七彩云南东莞经销商):无论新茶、老茶,找到适合品牌定位的消费者比什么都重要。“仓贮标准”是手段,不是目的。
谭文辉(龙门茶仓总经理):“东莞仓”虽不能与好茶画等号,但可以作为众多藏家的一张共同名片,外出推介形成一股合力,把东莞民间藏茶更好地推向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