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夷发茶叶科学研究所之外,说起最早一批使用智能化做青系统的厂家,不能不提武夷山市大自然茶业有限公司。2012年,通过多方打听和查看,大自然茶业有限公司开始使用岩茶智能做青系统。
“2012年以前,我用的做青机,最大的毛病就是容易烧电机,只要量一大,电机负荷不了。就烧坏了,现在电脑控制,稍微有点小毛病都会发出警报,及时排除故障就好。”武夷山市大自然茶业有限公司周怡介绍说,以前40个摇青桶要请4、5个师傅看,现在智能化系统只要一两个师傅就可以了。再加上电脑的统一控制,保证了每桶做青机的品质统一。可以说岩茶智能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茶叶的标准性。
做茶的根本,依然靠人
武夷岩茶特殊品质的形成关键在于做青。做青是岩茶初制过程中特有的精巧工序,其特殊的制作方法形成了岩茶色、香、味、韵及“绿叶红镶边”的优良特质。但武夷岩茶的做青过程十分讲究,其费时长、要求高、操作细致、变化复杂。从“散失水分”、“退青”到“走水”、恢复弹性,时而摇动,时而静放……整个做青环节历时6~12小时。而做青往往是在晚上进行,制茶师们必须通宵达旦地制茶,无论是体力,还是耐力,对制茶师而言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虽然是电脑,但做出好茶的关键,还是人脑。”叶以发如是说。
在这方面,武夷山市茗岩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方龙也感同身受。初制做青时,工作量特别大,制茶师傅往往因为夜晚犯困、体力不支等原因,时常会忘记操作做青机的时间。一批茶下来,有些品质特别好,有些品质一般的情况时有发生。现在,通过电脑编程控制代替人工操作,减轻劳动强度的同时保持制茶师良好的精力,更好把握看青编程的准确性。而且与人工操作相比,电脑控制失误少,造成的损失也更少了。
要不要使用这套岩茶智能做青监控系统,做了20多年茶的方龙曾经也犹豫了很久,但看到周边的茶友陆续淘汰了原先使用的综合做青机后,终于在去年2月下定决心,购买了这套系统。去年5万多公斤的茶青,就全部通过这套系统完成。“品质一样的好。”方龙说,“虽然一样也要看茶,但比以前轻松多了。”
□ 本报记者 李 茜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