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借黑茶快速发展之风,老青砖在国内逐步畅销。同时,它也着力开拓“万里茶道”,先后走进俄罗斯、蒙古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青砖茶已经成为外交国礼。
稳定边销市场、开拓内地市场……青砖茶北上南下、纵横捭阖的追梦之路,还任重而道远。业内人士表示,青砖茶突出自己的文化元素,结合当下的“互联网+”思维做好渠道营销,从而让青砖茶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广西六堡茶,后起之秀
广西黑茶最著名的是六堡茶,因产于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乡而得名,已有200多年的生产历史。
梧州六堡茶属黑茶,在清朝就位列全国二十四名茶,但由于缺乏宣传推广,六堡茶在群龙分割的茶业江湖里,一直处于被忽视的地位。直到本世纪初黑茶在国内外热销,给六堡茶带来了巨大机遇。2006年,六堡茶就已获得了首个黑茶类金奖。
据统计,2015年广西梧州市获得生产许可证六堡茶企业增至45家,产量增至11200吨,产值达11.4亿元。
几年前,常见的六堡茶熟茶每市斤不过几十元,发展到现今,有些六堡茶的市场价已接近6000元。上世纪90年代的老茶每斤更是被炒到上万元。
六堡茶一般的制作周期要3年,因此市场上存量的老茶还比较多。对于炒家来说,炒老茶的成功率相对来说会小很多。这也表明,六堡茶正在进入大众的视野,随着大家对六堡茶的了解,六堡茶的发展,指日可待。毕晓军表示,下一个崛起的茶业,很有可能是六堡茶。
四川雅安藏茶,只欠东风
“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在藏区,雅安藏茶成为藏族同胞不可或缺的生活品,享有崇高的名声和地位。
这几年,四川黑茶的产量快速发展。2014年四川黑茶产量2.5万吨,2015年四川黑茶达到了3.3万吨,占全国边销茶产量的40%以上。其中销往西藏地区占60%、内销约15%。
2008年6月,雅安藏茶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朝贵介绍,除了销往边疆地区的黑茶之外,还开发了衍生产品——茶饮料。李朝贵认为,将来的茶业发展,肯定要走“深挖掘,广开路”的路线,国内民间渠道的推广销售模式还在探索中。
“雅安藏茶产业要发展,就必须走出去。”四川省雅安市友谊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甘玉祥告诉记者,“外树品牌,内建园区”才是茶文化产业的未来。
业界人士认为, 论历史文化、口味和收藏价值,藏茶都不比普洱茶、安化黑茶差,但藏茶企业普遍缺少既懂管理又擅长营销的高素质经营人才。
陕西茯茶,一带一路赢机遇
“自古岭北不产茶,唯有泾阳出茯茶。”
陕西泾阳,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这里不产茶,却因茯砖茶名扬中外,这里拥有着600余年的茯砖茶文化,却在上世纪50年代末悄然落幕。 近些年,陕西茯茶“重现江湖”。
据悉,2015年陕西黑茶生产5200吨,达到了历史新高。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更让陕西泾阳黑茶迎来了历史机遇。
“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对黑茶的需求量很大,市场前景广阔。”中国黑茶泰斗施兆鹏教授表示,丝绸之路最后的五百年基本上是以茶叶为主,陕西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紧抓机遇,陕西黑茶发展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