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很多茶商都会遇到一个明显的问题,老店自己管的时候生意很好,若是开设新店,交给别人管,则很难做出理想的销量,甚至会很快关门。还有更显著的情况,哪怕是同一家店,老板自己不在的时候,或者说店长换人的时候,生意就会差很多。这其中就是“人的力量”!
其二,移动互联网时代,品牌不仅是市场的通行证,而且比工业化时代更加需要人格化,过度工业化则不利于茶叶品牌的人格化,自然不利于品牌的塑造。现在市场上的茶叶品牌,溢价能力高或影响力大的品牌,相当一部分都是人格化的品牌,诸如陈德华与大红袍、邹炳良与普洱茶,天福茗茶背后也有大量的故事在支撑天福品牌的人格化。
其三,工业文明和互联网文明的极大差异化,就在于工业文明强调标准化,互联网文明,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催生的文明,更加重视个性化。移动互联时代,人人互联、万物互联,茶叶地域特征明显,特色鲜明,个性化是现实,也是茶叶品牌最大的趋势,不可小觑!
远卓品牌策划公司谢付亮认为,中国茶产业必然会涌现出一批人格化特征显著的茶叶品牌,相关的市场份额也会越来越高。过度工业化,则必然会害了中国茶,甚至会干掉一部分中国茶的竞争优势!
我们之前提过,做小才是中国茶产业的大趋势,大家可以参考阅读《推心置茶——大转型时代的22条茶业商规》。但强调个性化不等于否定标准化,以立顿为代表的很多标准化思维和科学精神,中国茶依然必须学习,必须认认真真学习。
尤其是,对现阶段茶产业而言,三个文明与茶文化相互交织着,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互联网文明共存着,茶叶质量也是参差不齐,这个时候更需要茶商坚守最基本的道德底线,抓住大转型时代的机遇,并将之转化为品牌优势,获取超额利润。
不能盈利的坚持,最终会让茶商被市场淘汰,所以再次强调,你若茶叶真的好,就要活得超额利润,否则你没办法活下去!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很多行业都是这样。(作者:谢付亮,资料来源:点茶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