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阶段,针对企业提出的问题,国外专家给出了各自的参考意见:
中国茶企可以查阅网站找到相关信息,获得了解。想了解有关市场准入和产品质量等问题,可以询问德国茶叶协会,获得所有的信息。专家还表示,如果茶叶有任何诸如保健之类的功能声称都完全不可能在欧洲市场通过监管。
有机茶叶——方兴未艾,挑战增强
除了农残外,对于大健康时代来说,“有机”则是另一大关注重点。法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合作协会主席Pierre Johnson,就对有机和茶叶的关系做了第二个发言:
“在法国,每四个消费者中就有一个消费者会喝有机咖啡或者有机茶,有机茶的价格是普通茶叶的2—3倍”。
目前,国内有机农业正在发展,由于有机农业的成本比普通的管控严格很多,随着中国人力成本的上升,对于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是一个挑战。
“一个好的方面就是中国政府准备和有机行业合作。有机茶叶或高端茶叶在欧洲售价更高,农民收入更高,具有很强的可持续性,潜在客户和长期客户会更多。欧洲想要有机茶,供应商可以和分销商建立长期关系,这和传统的关系不一样。”
讨论阶段,专家建议:
有机农业不仅仅是对农残量的要求,还有对生产方式的要求;
有机标准需要第三方认证,很多公司都在做第三方认证。像德国的第三方认证公司他们每年都会做现场检测,也会检测土壤的农残量。欧盟要求的是产品到达欧洲时候要检查它的农残量。
海外市场——雾里看花渐渐明
海外茶叶市场环境到底怎样?澳大利亚茶叶协会CEO Sharyn Johnston围绕澳大利亚茶叶市场,做了第三个发言。
“澳大利亚90%的茶叶来自进口的,主要来自印度、中国等国。红茶仍占主导地位,但销量逐年下滑,绿茶强劲增长,调味茶增长也非常迅猛”。
“澳大利亚人喜欢绿茶,主要因为对身体健康有好处,实际上并不喜欢绿茶的味道”,Sharyn Johnston表示,“澳大利亚人对绿茶的冲泡方法缺乏认知,要么泡太久,要么时间不够,要么水温不适宜,导致茶叶味道并不好,所以增加消费者对于绿茶的了解非常关键,这需要一个教育过程”。
她建议:“在澳大利亚,茶叶不需要昂贵的包装,信息却非常重要的。信息要包括产地、口味、加工日期还需要包括冲泡和煮茶的方法等供消费者了解。”
法国嘉宾同样在演讲中提到了调味茶和包装,“近几年,一些高品质的调味茶出来,使得年轻人也越来越喜爱喝茶。现在我们在包装上、营销上也做了改变,从通常意义上的茶包,现在有了茶棍、速溶茶。速溶茶可能不是高品质的茶叶,但是这也帮助了茶叶市场的发展。”
在茶叶的冲饮方式上,澳大利亚开始使用和烹煮咖啡的方法一样来烹煮茶叶,这种名为“虹吸式冲泡”的方式在当地非常流行。
而在销售渠道上,澳大利亚的红茶主要在超市销售,绿茶、调味茶主要在咖啡店。
会议后半程,来自我国各地的茶企有备而来,向在座的国际专家不断提问,会场格外热闹。
中国茶在国际的消费情况?国际茶叶市场未来趋势?国际茶叶爱好者怎样看待花茶?黑茶和红茶,在国际上有没有什么区别?……
这些问题也促使国际专家不断交流沟通,认真回答着每一个问题,使得整个座谈会内容始终保持高水准。
座谈会结束后,魏有表示,三个小时的座谈会,非常精彩,有争论,有交流,也有很多建议。作为行业协会,在未来的工作中,也将更多举办类似的国际茶业交流活动。
为扩大座谈会的参与面,主办方中农促茶产业委员会、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通过微信群,将座谈会的速记精心挑选,进行了现场文字直播;此举吸引来数百位业界同行积极关注、参与,创新了会议的组织形式,明显提升了传播效果。(作者:李坤,资料来源:中国网,本文内容由茶博会组委会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