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地处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素有对外交流,海纳百川,融汇东西方文化并锐意创新的传统,陕西茶艺可以在挖掘大唐茶艺、整理宗教茶艺、升华西北民俗风情茶艺的基础上,把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创编时尚茶艺,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要。
记者:您发表过不少关注茶产业的文章,如《片面强调“做大做强”害苦了中国茶企》《向“立顿”学什么?》等,您认为陕西茶企的优势和不足在哪里?最需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林治:我认为陕西省要成为茶业强省困难很多,任重道远。陕茶基本上都产在秦岭南部,秦岭也称为终南山。我借用一句成语“终南捷径”说事,发展茶产业没有“终南捷径”可走,必须制定科学的系统工程,必须扎扎实实的下苦功夫。对陕茶发展中的众多问题和各茶区的优势和不足分别深入研究,切实逐个解决,积小善、创辉煌。
我认为陕茶的不足主要在于以下四个方面:首先,从陕茶的结构上看陕茶历史上基本只产绿茶和少量黑茶,对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都缺乏经验。其次,陕西缺乏强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茶叶驰名品牌,如湘茶、龙润、八马、中茶、君山、浙茶、吴裕泰、竹叶青、萧氏、天福、天方等。第三,缺乏像浙江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这样强大的茶科技文化支撑单位。第四,至今为止陕西没有一套自创的在全国有广泛影响力的茶艺。
喝茶的方法单调,对儿童、青少年都缺乏吸引力。陕茶的优势在于文化积淀厚重、产茶区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都宜茶,并且地理位置具有战略优势。我认为陕西茶产业的发展要充分挖掘潜力,但是不可能靠找准一两个优势而轻松解决所有问题。在茶产业发展当中要实事求是,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找准各自不同的突破点,鼓励每个企业前进一小步,促进整个陕茶前进一大步。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利用丝绸之路起点的优势,发挥丝绸之路的辐射功能,吸纳丝绸之路沿线的茶文化成果为促销陕茶服务。当前最急待解决的是树立正确的全局观念,在继续重视发展茶叶科技和茶叶生产的同时,对弘扬茶文化给予更多的支持。
引导茶叶消费把“大众泡进茶水”
记者:资料显示,中国人每年大约饮茶是0.6公斤,远远低于土耳其、英国等国家。您认为茶如何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什么样的产品是茶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林治:要想使茶要成为大众生活的必须品,最重要的是要注重培育消费市场,引导茶叶消费。其主要途径是在品茗的方式方法上要解放思想,鼓励“古法创新,新法承古”,根据不同人群的不同需要,创新出多姿多彩、时尚有趣、便捷养生的,能受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层次消费者推崇的喝茶方法。概括地说,即要做到精细高雅的清饮、温馨浪漫的调饮、延年益寿的药饮三足鼎立,表演型茶艺、生活型茶艺、营销型茶艺、养生型茶艺四轮驱动,茶的冷饮与热饮互补,简便喝法与艺术享受相得益彰。只有这样才能把茶融进大众生活,才能把“大众泡进茶水”,通过拓展茶叶消费,拉动茶叶生产。
至于什么样的产品是发展的方向,我认为这应当两条腿走路。其一,鼓励实力雄厚的强势企业推广标准化、工业化、清洁化生产,生产出饮用方便、价格适中、口感宜人的大众化产品。其二、鼓励中小企业挖掘地方特色,发扬工匠精神,努力做精做好,像法国波尔多葡萄酒产区的酒庄、酒堡一样,生产出各具特色的高端产品。(记者:任虎鹏,资料来源:陕西传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