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仪器设备
高效液相色谱仪(岛津LC-20AT),光化学衍生器(北京华安麦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3 仪器条件
色谱柱:C18,5μm,4.6×250mm;流动相:甲醇: 水(55:45);流速:0.8mL/min;柱温:40℃;进样量:20µL;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360nm,发射波长:440nm;柱后光化学衍生法:光化学衍生器。
1.4 方法对比
1.4.1 提取
称取粉碎后的样品 5.0 g 于 50 mL具塞离心管中,分别加入25 mL 乙腈-水 ( 80∶20, V /V),25mL 甲醇-水(70:30,V/V)和25mL 纯甲醇,2500rpm/min,涡旋震荡10min,4000rpm/min离心5min后,上清液备用。取10.0 mL滤液加入40.0 mL 0.1%吐温稀释,用玻璃纤维滤纸过滤 1 次~ 2 次,至滤液澄清,备用。
1.4.2 净化
将免疫亲和柱连接于10.0 mL注射器下。准确移取25.0 mL样品提取液注入注射器中,将空气压力泵与注射器连接,调节压力使溶液以约 3-4mL /min 流速缓慢通过免疫亲和柱,直至 2 mL ~ 3 mL 空气通过柱体。用10mL水洗涤两次后,准确加入1.0 mL色谱级甲醇洗脱,流速为1 mL /min ~ 2 mL /min,收集全部洗脱液于玻璃试管中,经 0.22 μm滤膜过滤,供 HPLC 分析用。
1.5 标准溶液的配制
将黄曲霉毒素B1标准溶液依次稀释成 20.0 ng /mL,10.0 ng /mL,5.0 ng /mL,2.0 ng /mL,1.0 ng /mL,0.5 ng /mL,进样分析,以标准系列溶液的峰面积对浓度绘制黄曲霉毒素B1的标准曲线。
2、结果与分析
2.1 标准曲线及检出限
在 1.3 所示的条件下对黄曲霉毒素 B1 标准系列进行测定,以标准系列的浓度对应峰面积制作标准曲线,在配制的浓度范围内,黄曲霉毒素 B1 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41252.5x-1282.07,相关系数 R2 为1.0,方法检出限为 0.1 μg/kg。
2.2 准确度
71.0
本次随机选取三种普洱茶进行前处理方法的对比,数据显示,80%乙腈的提取效果最好,随后我司利用80%乙腈的方法将收集到的所有的普洱茶进行了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
2.3 样本测定
本实验对市售的 23份普洱茶样品进行检测,样品中均未检出黄曲霉毒素 B1。
3、讨论
本实验室通过方法对比以保证样本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然后采用回收率最好的前处理方法对23份从不同地方收集到的普洱茶进行检测,均未检出黄曲霉毒素B1(方法检出限为0.1μg/kg),且所收集到的样本均从正常渠道购买,均未出现发霉现象,由此可知市场上的普洱茶并非大量存在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情况。本次普查的样本量还不够大,后期会继续增加样本的普查。
以上实验结果来源于北京美正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该实验室还在继续筛查普洱茶中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毒素、赭曲霉毒素A、T-2毒素以及伏马毒素的污染情况,后续会持续更新,此外,云南省卫计委也在9月14日发布消息《未从普热茶中检出黄曲霉毒素》。后续相关检测结果,数字云茶将持续更新。如果您有任何疑问可在文章末尾留言,我们将为您一一解答。
云南省卫计委:未从普洱茶中检出黄曲霉毒素
人民网昆明9月14日电 (李发兴)近期,一则关于“普洱茶致癌”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传开,让消费者疑虑重重。9月14日,云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消息称,云南省连续5年将普洱茶列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范围,未检测出黄曲霉毒素。
2013至2017年,云南省卫生计生部门在全省各地采集119个普洱茶样品(其中熟茶55件,生茶45件,其他19件;定型包装92件,散装27件),按照《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规定的方法对普洱茶中黄曲霉毒素B1等指标进行检测,所有样品均未检出黄曲霉毒素B1,其他指标符合国家相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