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就千两茶来说,这么大一根,消费者喝起来极不方便,黑茶企业是不是要在用户体验上,下点功夫?如果现在看这几家企业里面,有没有哪家在工艺上对市场上推出的产品……
刘仲华:如果说现代黑茶提出四化的理论,首要的就是要方便化。黑茶不方便化,没有未来的,我到今天为止,没有破开一支千两,因为我没有这个劳动力。千两茶以现在的形态是没有人直接去打开喝的。要发展,千两茶就要拆开,把千两茶锯成一饼一饼的,最后要方便到一泡就是一袋。
记者:您提了有四化,还有哪三化?
刘仲华:除了方便化,要相对高档化。要改变人们对黑茶传统的认知,五大三粗,粗枝大叶,柴火都来了。高档化是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原料要适当采用高档原料。其次要功能化,黑茶不是能一见钟情的茶,需要强调它独特的养生功能,健康就是它最大的卖点。更关键的是,我们要让消费群体年轻化,必须做到高雅、时尚。在吸引年轻消费者和强调健康方面,是产品创新的重要方向。只有这样才能把消费群体扩张,把产业规模做大。
记者:据说日本是黑茶一个较大的海外市场,这种情形是怎么发生的?
刘仲华:2005年的时候,我们跟日本在湖南做了一场论坛,中日茯茶国际学术研讨会,日本人带了34个对安化黑茶有消费、有感知的人,其中有科学家、企业家,也有消费者,他们和湖南的企业家、文化人士一起,在湖南农业大学对黑茶进行了深入的了解。日本人非常严谨,他们关注黑茶关于健康的科学研究,他们还要寻根。安化参观完之后,我们把他们带到了新疆。去看看新疆人生活的环境,看看当地人吃的喝的是什么。日本人当时大吃一惊,在新疆的生活条件下,当地人的饮食习惯独特,而随着与当地人深入交流,发现他们的健康状况与寿命情况,并不比日本差到哪里去,反而,中国十大寿星有5位是新疆人,且前3位都是新疆人!所以,他们回到日本以后宣传推广,日本对黑茶的接受度开始随之提高。
.
记者:黑茶在海外市场是否已经具备一定基础?
刘仲华:从今天的黑茶兴起,一个是内销的规模快速扩大,另外一个是重新找回当年在西北地区,俄罗斯周边国家的市场。这一块市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被其他茶所取代的,尤其是90年代以后,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的红茶取代了中国黑茶成为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的主要茶类。我在2014年跟益阳市政府一起,带领很多黑茶企业去那边推广黑茶时,他们仍旧很有兴趣,在他们的认知里,他们的爷爷当年在喝砖茶。在这里,我第一次看到在展会上能够把样品卖光的情形。在我看来,黑茶完全有可能在未来找回曾经失去的市场,但需要黑茶企业去迎合现代人的需求。
记者:您怎么看待黑茶收藏热这种现象?
刘仲华:所有的紧压型的茶,或者黑茶家族,由于加工的基本原理和产品的形态,是可以存放的。除了有些用较嫩原料制成的普洱外,黑茶的原料都比较粗老,通过存放,微生物代谢还在继续,色香味的确在改良,某些健康因子也在积累。此外,原料比较粗老,通过这种存放口感会变成醇和一些,柔顺一些,这是一个自然的现象。品饮价值和健康价值融合在一起,市场上开始普遍认为,黑茶越存越香,越存越增值,这有它一定的科学道理,但也有放大的因素在里面。就存放来说,5-10年是比较好的时间周期。但我反对把这些东西过分夸大,比如说安化黑茶可以成为纯粹的一种投资品。
从科学研究的角度,在抵御酒精引起的肝损伤、预防痛风、调理肠胃这三个健康功能领域,陈年老黑茶肯定是好的。就消费者而言,一般三年以上就可以视为好喝的黑茶了。黑茶产业发展需要提倡多喝少藏,如果过分的强调收藏,喝的人少了,是这个产业的悲哀。只藏不喝的话,产业很快就会被胀死。(资料来源:古往今来茶,转载自:安化黑茶官方网站,内容略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