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红史略
发布时间 2011-07-02 浏览 8816 次
满盘金色黄毫,汤色红浓明亮,叶底红艳发光(桔红),香味浓郁,为国内其它省小叶种的红茶所未见。绿茶样:满盘银白毫,汤色黄绿清亮,叶底嫩绿有光,香味鲜浓清爽,亦为国内绿茶所稀有。

当时把试制的红绿茶邮寄香港茶市,认为这两种茶堪称我国红绿、茶中之上品。沿长江南北一带地区都不产冬茶,而云南迤西顺宁初冬季尚能生产这样的高级红、绿茶叶,诚属可贵。经了解,云南迤西以南一带气候温暖,从不下雪,四季如春,土壤肥沃,茶树生长旺盛,采摘期长,从三月初到十月底,一年九个月都有芽叶可采,量多质优,实为大叶种优良茶区,尤宜于红则大有作为。十二月转回昆明,兹将顺宁茶区茶叶产销情况和试制的红绿茶样品向旧中国云南省经委汇报,取得解放前当地政府同意,由郑鹤春先生和我负责筹建旧云南茶叶公司和顺宁实验茶厂,并负责“滇红”的试制生产和运销工作。

  三、建厂成批生产

  1939年初,旧中国云南小经济委员会决定由郑鹤春负责云南省茶叶公司;由我即刻着手规划筹建顺宁实验茶厂。建厂工作在旧小茶叶公司支持和具体帮助下,进展顺利,一方面先搭临时厂棚,赶制竹木器具投入生产,并加紧向茶农宣传如何改制红茶我始终认为这是想要制出好茶必不可少的一环;另一方面则忙于征用土地五十余亩,积极兴建茶厂。并通过旧中茶总公司,向安徽、浙江、湖南、江西等省招聘技工,举办培训班,积极培育制茶技术人员和技工。当时,顺宁实验茶厂机构和员工配备是这样的:厂长室,由我兼任厂长;生产室,主任技师童衣云,技师祁曾培、冯元伯;业务室主任吴国英(我离云南后由代厂长);总务室主任周东白,会计室主任蒋振庸等;初,精制技工共32名。

  顺宁地处山区,交通困难,百余里山路,只能靠骡马驮运,所以制茶机器设备和物资购运既难又慢,为了争取早日试制,我们在机器和动力设备没有配齐安装完毕的情况下,采取土法上马,使用人力手推木质揉茶桶,脚踏烘茶机,竹编烘笼烘茶等办法,保证“新滇红”试制工作顺利开展。1939年,第一批“新滇红”约500担终于试制成功了,当时没有木箱铝罐。即用沱茶篓装运香港,然后再改木箱铝罐出口。

  “滇红”创制出来了,当时,我拟定名为“云红”意即安徽“祁红”,湖南红茶称“湖红”,故云南所产红茶亦可称“云红”也,同时又想借天空早晚红云喻意其中,但旧中国云南省茶叶公司方面提议用“滇红”雅称,即借云南简称“滇”,又借得巍巍西山龙门瞰下秀丽的滇池一水,也别有妙处,我则不违众人之意,最终以“滇红”定名。

  1940年后,“滇红”年有发展,成为祖国茶史上的一朵灿烂的名茶之花。“滇红”问世之后,国际市场上齐加赞赏,认为外形内质都好,可与印、斯红茶媲美,据说英国女王将“滇红”置于透明器皿内作为观赏之物,视为珍品,特别是解放后,“滇红”又进一步得到发展,现在“滇红”已占云南省茶叶出口量的85%,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挣得了大量外汇,立了功劳,我感到十分欣慰。

  传统当然需要继承发扬,新的事业更需要努力建树,加快步子搞四化建设,需要更好的名茶。我高兴地看到,我国最近经茶叶界同事们的努力又创出一些新兴的名茶,富于生命力。这篇回忆距当时创制“滇红”成功已达四十多年之久,难免有些出入,我谨愿这篇回忆能向茶叶界的同事们提供一点借鉴和参考,为蓬勃发展我国历史悠久、誉满全球的茶叶事业,不辞辛苦,不避艰难,不拘一格地栽培出一朵又一朵名茶之花,点缀在我国四化建设的壮丽之锦上。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