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 石门
湖南目前有茶园面积近140万亩,茶叶产量超过8万吨,茶行业总产值30亿元,由全国排名第七位上升至全国第四位;出口茶叶2.5万吨,创汇4000万美元,由全国排名第七位上升至全国第二位;边销茶产销占全国50%,居全国第一。在湖南有机茶开发面积已达8万亩以上,年产茶5000吨,其中,有21个茶场获得有机茶场证书,认证面积2万亩以上。有机茶打破了欧盟的绿色壁垒,出口量居全国第一位,湖南茶叶出口欧盟市场总量也是全国第一。湖南茶叶总公司为例,该公司在全省建立了12个有机茶基地,认证面积15810亩,出口创汇450万美元。截止2006年,湖南石门县已有8家茶场先后获得有机茶认证,认证总面积达到1.1万亩,转换面积达到3万亩,成为湖南省有机茶认证面积最大的县。成为名副其实的“湖南有机茶第一县”。
云南 普洱
云南省茶叶资源丰富,优势突出,但综合效益不高。在新的市场形势下,利用绿色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有机茶、无公害茶等,促进茶叶这一传统优势产业换代升级的发展思路成为各主产茶区的选择。云南省政府决定在绿春、思茅、澜沧等12个主产茶县建设2万亩有机茶示范园,并通过示范园辐射带动15.7万亩无公害茶基地建设。政府的引导,迅速掀起的“绿色浪潮”,促使各地加快了有机茶、无公害茶的建设步伐。示范县在有机茶建设中,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由龙头企业统一育苗、统一技术规程,带动农户按有机茶生产要求改造老茶园、建设新茶园,一年间建成有机茶园2万多亩,大大提升了云南省茶园的档次。这标志着云南省茶叶生产向优质无公害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云南省的无公害茶园认证面积达10余万亩,产量约5200多吨。
湖北 鹤峰
截止2008年,湖北省茶园总面积18.44万hm2,茶叶产量13万吨,茶叶农业产值33.1亿元,系列产值达到68亿元,出口2046吨,出口额946万美元。茶园面积和产量在全国20个产茶省中位列第四位,规模效益为中部地区第一位。全省的无公害茶、有机茶生产发展很快,茶叶质量的安全水平大提高。全省达到无公害茶叶要求的茶园12.87万hm2,其中经省无公害产地认定的面积3.66万hm2。全省已有84家企业获得国内外有机茶认证,认证数量居全国第二位。鹤峰是湖北省茶叶大县之一, 2001年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全国首批无公害茶叶示范基地创建县之一, 2003年1月,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无公害茶叶示范基地先进县”,5月又被列为“全国无公害茶叶出口示范基地县”之一。到2004年10月,全县茶园总面积11万亩,年产量12.8万担,年产值1.2亿元。
福建 安溪
福建素有“茶树良种王国”之称,全省国优良种19个,省优良种13个,堪称全国“乌龙茶品种资源库”。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比例达95%以上,为有机名优茶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据统计,2007年,福建茶园面积约255万亩,茶叶产量22.4万吨,分别居全国第二和第一位。很多茶园处于山区和半山区,远离工业污染,为发展有机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全省已有23家企业,36个茶叶产品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认证茶园面积达l万hm2,这些茶园及产品能较快地转换为有机茶生产。福建茶叶出口量在全国所占位次排名第二,乌龙茶、花茶、白茶等特种茶生产占全国特种茶生产的90%,特种茶出口占全国的50%以上。福建发展有机茶把发展名优茶与有机茶结合起来,大力开发有机名优茶、有机特种茶。实施品牌战略,发挥福建的地方优势。
安徽 休宁
安徽是全国茶叶主产省之一,已形成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区两大茶区,具有较好的生产基础和明显的地域优势。大力推广茶树良种和无公害、有机茶叶生产,提高单产和质量,培育知名品牌。目前全省已发展有机茶园5万多亩。其中休宁有机茶取得了很大成绩,2008年休宁有机茶出口700吨,占安徽省出口总量的80%,占全国的20%。2009年力争出口有机茶1000吨,比上年增长30%,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有机茶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2007年,全县实现茶叶产值1.8亿元,其中名优有机茶的比例高达67%。有机茶的迅猛扩张带动了传统茶叶的长足发展,全县茶园面积达到19.5万亩,年产干茶达到400多吨。全县有机茶标准化生产示范企业发展到8家,其中3家获得自营出口权,3家跻身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进入黄山市百强企业,并有1家进入全省出口创汇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