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包装材料带异味
茶叶包装后被污染的异味,主要是罐装茶的机油异味和袋装茶的塑料异味。改进办法,初次使用的茶罐,应先用干燥细软的布或低档茶擦净罐壁上的油污再装茶。使用回炉复制的低档塑料袋,带严重的塑料添加剂的异味。为了减轻塑料异味应使用质地较好的铝箔复合袋。
8.用漂白线作袋泡茶的提线
袋泡茶的提线应采用原白棉纱线,不允许用漂白线或化纤线。因这些线经漂白后,带有荧光剂,不符合饮用卫生。袋泡茶检验时,如发现是漂白线或化纤线的,常判为不合格产品。
9.无生产日期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规定,凡是食品必须标明生产日期。小包装茶生产日期的确定,浙江省技术监督局规定为最后一道工序的日期为生产日期。例如4月1日生产的茶叶,在10月1日制成小包装茶,则生产日期为10月1日。这样规定,对茶厂和经销商来说,无形中延长了保质期,对于消费者,购茶时难以分辨是春茶还是夏秋茶,不利于判断茶叶品质。
10.茶叶无级别
有很大一部分小包装茶,只有茶叶名称,而无茶叶级别,也有统称“极品”的。无级别的茶叶意味着无质量指标,属不合格产品。
某一种茶叶常分数个级别,在产销中一个级别用一种包装确实困难,但至少要在包装盒的显著位置加贴不干胶纸的级别标签或加盖级别印章。
11.常把省、市、地名当厂名
某些乡村茶厂,常把地名和厂名混为一谈,统统连在一起。假设有一厂名为“天和茶厂”,包装上则常会标为“××省××市(县)天和茶厂”,这样就无形地扩大了厂名。正确的标法应为“天和茶厂,厂址:××省××市(县)××乡××村”。
12.言词浮夸
在包装盒上说明茶叶的饮用价值时,常将茶叶当药品宣传,标有“防癌、治癌、抗衰老、含大量维生素……”等浮夸词语。喝茶具有保健作用是事实,但不能言过其实。在包装上向消费者说明茶叶的泡饮方法、保存等生活常识较为合适。
13.大多无条形码
现在,有条形码的小包装茶不太多,但从市场发展趋势看,条形码将成为未来商品包装的必备内容。有了它,不仅不易被他人假冒,有利于保护自己的产品,而且也便于进入超级市场,扩大茶叶销路。故在设计包装盒(罐)时,应向条形码管理部门申请条形码编号,使用条形码。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