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变陶成 宜兴龙窑史话
发布时间 2011-07-13 浏览 7367 次
边产品同时烧成,做到同时烧上一孔的要求。己烧好的燃烧孔仍用泥垛封好。并用黏土涂抹封闭,如此操作一直到全窑烧成为止,待冷却后即可出窑。

  龙窑的长短随着生产的发展与品种大小而变化。唐宋时。龙窑窑身较短,为20—30米。明清时逐渐发展到30—50米。而紫砂窑开始时小的只有10余米长,后来也有发展到50米左右的。 北宋中期宜兴已用龙窑烧造紫砂壶。这时的龙窑高1米左右,长50余米。因窑内还原气氛较重,无钵裸烧。烧成后断面呈紫红色,常有火疵现象,如蠡墅羊角山紫砂古窑址出土的几件紫砂壶类器物。明清时代,宜兴陶瓷普遍采用龙窑烧造。专烧紫砂壶的龙窑,窑门有三四个,窑身较日用陶窑为高。约2.6—2.8米。紫砂壶原来是套装在缸瓮间的,自明代万历年间紫砂艺人李茂林“另作瓦缶,囊闭入陶穴”,紫砂壶烧成工艺从此前进了一大步。

  紫砂的烧成温度在窑内一般要控制在1170至1200℃,这是紫砂成陶的最佳温度。《阳羡茗壶系》中对紫砂烧成做了如下描述:“过火则老,老不美观;欠火则稚,稚沙土气”。

  今天烧龙窑的时代已经结束了,现在宜兴较普遍的是使用新式的倒焰窑、隧道窑、推板窑和电窑,以煤、柴油、电为燃料。成品质量更比烧松柴好,生产周期只需要十几个小时。但今天宜兴仍然还保存着一座明代的古龙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丁蜀镇的前墅村。该古龙窑已有约600年历史,是一座仍在正常生产的明代古龙窑(目前,国内仅存两座还在烧制陶器的明代古窑,一处就是这个前墅龙窑,另一处在广东陶乡石湾),故有“活着的古龙窑”的美称,被誉为研究中华陶瓷生产史的“活标本”。古窑总长约48.6米,有82个“鳞眼洞”,像一条长龙躺在斜坡上。现在该龙窑一般每月生产一次,每窑装入陶坯7000余件近20吨,每次烧窑40小时左右,需消耗松枝、竹梢等干柴6吨左右。

  近年来,宜兴一直在努力发掘和弘扬的陶文化和紫砂文化的内涵,在丁蜀镇建设古龙窑文化园,经过修葺后的老龙窑将以鲜活的场景再现历史上的窑场风貌。古龙窑将“烧”给游客看,让游客深刻感受宜兴陶瓷文化。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