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蜀龙窑
发布时间 2011-10-18 浏览 8171 次

陶,被谓之火和土的艺术,两者的结合点,就是窑。最早的窑,就是利用洞穴,或者就简单在地上挖一个坑,再用石土围砌起来,在里面烧缶一类的陶器,这就是“窑”的由来。这种烧制陶器的方法至今在云南的少数民族中还可看到。

广义的陶器,根据烧成温度不同,可分为透水又透气的土器,如砖瓦;透气不透水的炻器,如紫砂;透水又透气的陶器(施釉的陶器不透水不透气),如缸罐;不透水也不透气的瓷器,如景德镇瓷器。这些都需要在窑里烧成。

据《宜兴县志》记载,早在西周时期,宜兴就出现了圆形的升焰窑,唐代中叶开始向龙窑转变,直到1932年,出现了第一座倒焰窑,1957年,烧烟煤的倒焰窑普遍取代了烧柴草的龙窑。1965年,以重油为燃料的隧道窑烧制技术出现,到1973年,隧道窑基本上退出了历史舞台。从1990年代,又陆续出现了推板窑、辊道窑、梭式窑和电窑。随着窑式的变革,烧制时间逐渐缩短,污染逐渐减少,劳动强度大大降低,生产效率逐渐提高,烧制状态的稳定性大大增强。生产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就是产品实现了标

1  2  3  4  5  6  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