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这几年加大了对茶饮料系列的投入,之前的雀巢冰爽茶,今年的原叶茶系列,市场反响都不错。娃哈哈的茶饮料系列在全国一般,但在自己的(全球品牌网)大本营等地方还是很牛的。麒麟也加大了对茶系列的产品开发和市场推广,在一线城市也站稳了脚跟。
反观今麦郎,偏偏一开始就强攻茶饮料市场,这恰恰是众多竞争对手云集、竞争激烈的红海。这也必然导致今麦郎目前陷入阵地站的苦站之中,亏损是不可避免的了。笔者可以大胆判断,今麦郎的茶饮料一定有很多是压在经销商的仓库或者是终端的货架上了。竞争对手只要加大阻击力度,今麦郎的茶饮料系列就会凶多吉少。
今麦郎的茶饮料想提高市场分额,提升销量,就会导致营销费用的居高不下,更加不舍得在通路的利润上作出让步,同时竞争对手的阻击,使新进入者的成本和价格优势发挥不了,再加上终端走货慢,渠道会逐渐抛弃今麦郎的茶饮料。
为什么笔者敢作出这样的大胆预测了?
第一是因为有前车之鉴!——第五季是最好的案例了。当年的第五季本来可以成为果汁饮料的新霸主,或者成为饮料品类的新一代领导者,可惜,急于求成,加上空中的广告费投入太多,地面的终端铺市没有提前作好准备,浪费了很多一笔营销费用。同时,第五季只是在品牌上做了一个很精神化的定位(叛逆?时尚?流行?),品类规划因为前期的成功而忽略了,导致最后既没有真正的品牌定位(精神+功能才构成品牌的二元定位),也缺乏长期的、系统的品类规划。
第二是因为一线的观察。——茶饮料在饮料行业中属于中高介入度的饮料,不象纯净水和矿泉水是低介入度的。介入度是一个消费心理学上的专业词,一般象轿车和大家电是属于消费者会深思熟虑购买,在购买过程中消费者本人的参与度(介入度)会远高于买快速消费品。从饮料行业来进一步划分,价格越贵的饮料,消费者购买行为就越倾向于中高介入度,价格越低的饮料,消费者购买行为就越倾向于低介入度。再加上(全球品牌网)康师傅和统一的品牌推广和销售管理工作做的非常好,消费者对茶饮料的品牌忠诚度较高,也就是有些人说的“硬饮料”。通过一线的观察发现,今麦郎的茶饮料如果卖低价——终端2.5元,比康、统便宜0.5元,就可以走量;如果价格相当,就根本是滞留在货架和冰柜里。另外一点,就是终端的冰箱是很稀缺的资源,今麦郎的现在的销量和产品线都支撑不了冰箱的投放,1-2个排面的今麦郎茶饮料和5-10个的康师傅茶饮料、原叶茶饮料相比,谁会卖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