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招商:往往“全国招伤”
比较本土和外资特许企业的发展特点,你会发现一个很大的区别:外资特许总部的城市发展计划是战略性的,而本土特许总部多是随意性发展。
深圳很著名的一家快餐面馆,特许权、标准化开发得都不错,加盟的其他基础也很好。经过几年的发展,在8个城市开了20多家加盟店,并在每个城市建立了采购配送中心,加盟店的生意也很红火,可是企业老板却感觉管理起来很头痛。
经过分析发现,原来是该企业在“城市发展战略”上都存在着致命的问题。
这个企业的门店店型单一,只适合某一类城市,与其他类型的城市兼容性较差,但公司总部却没有制定符合企业内自身发展特点的城市战略,只要投资者交了加盟费就批准他加盟,随意开店。最初,想法设法让人加盟;等到开了20多家店时,问题积累了一箩筐,招商经理每天焦头烂额,最怕的事情就是有人申请加盟。
这就是没有科学的城市发展战略的真实写照。
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像星巴克、哈根达斯这样的国际品牌,它们进军中国市场时,无一不是沉默了几年之后才开始作加盟推广的。它们先在某个城市开1~2家试验店,经营几年后,突然某一年就开了几十家店,但数数城市数量,也只有三、四个城市。
因此,特许企业在进行城市发展布局时,需要选定一个或某几个重点城市做发展,让每个城市形成规模,才能降低特许发展的成本。否则,就是有规模无效益。
对于一个有科学发展观的特许企业来说,不同的城市一定有不同的发展计划,轻重缓急清清楚楚;在最初的发展过程中,一定有几个重点城市的重唱,而不是所有城市的大合唱。
做每个阶段该做的事
一般分为试验经营阶段、发展初期、快速扩张期三个阶段,并需要给每个阶段编排不同的节奏。
本土特许总部几乎无一例外地在还没有标准的时候,就想让人来加盟,说什么:一边发展一边完善,结果呢?
大多数加盟店都在混乱中蒸发了,而企业也并没在发展中完善起来。
那国际知名品牌的特许总部是怎样做的呢?
他们一般都有着清晰的战略发展节奏。
单店试验经营阶段,一般是两三年,甚至更长。通过细致深入的调查,把本土化改造的各个环节,在试验经营的实践中进行检验和修正。在此期间,即便是意向申请人说得天花乱坠,特许总部也不接受任何一家加盟。
在美国,麦当劳的汉堡是当着顾客的面做出来的。在中国为什么不当着你的面来做?这都是试验出来的。
外资连锁到了特许发展初期,往往是1~2年,发展7~8家特许店,一般只进行2~3个城市的发展,多1个都不做,而且是坚决不做。
在快速扩张期,总部往往会突然发力,一年就发展几十家甚至上百家加盟店,并且集中在几个城市,此后每年都会选择新的城市集中发展,在每个城市都会形成较好的投入产出。
本土特许总部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就没那么坚定了。
由此看来,一项特许事业的发展,不同的阶段,必须有不同的节奏,而不是一味地加快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