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专程赴安化酉州采访了刚刚“称王”返乡的谌小丰,他没有表现出丝毫自我陶醉的姿态,几天的时间中,他忙里偷闲与笔者谈论的总离不开益阳黑茶与时俱进这一沉甸甸的高屋建瓴的话题,也许,这就是他全部的志趣所在吧。
益阳黑茶的发展史,是一部变革的历史
谌小丰因家世的关系,自幼与茶结缘,耳儒目染,熟知茶叶产销情形。中专毕业后,谌小丰继承祖上衣钵,投身茶业,经历无数风浪,又勤于学习和思考,博闻强记,颇有心得。他对安化茶的历史以及各地茶叶的情状了如指掌,如数家珍,在圈内有“活茶典”的美誉。他说,益阳黑茶现在被推崇为“中国茶文化的瑰宝、古丝绸之路的神秘之茶”,但它并非横空出世的,而是上千年来,无数茶人们用智慧和汗水,推陈出新,不断求取进步的结果。
提及安化黑茶的历史,人们往往会首先提及唐朝杨烨的《膳夫经手剥》,其中有这样的记载:“潭州茶、益阳团茶,渠江薄片茶……”据王威廉考证:“潭州茶,益阳团茶均包括安化茶”。但是,人们往往忽略或者忌讳提及这段记载同时附有的讥评:粗恶、有油、苦硬。是“以多为贵”,并非以品质好而见长。
到了五代,蜀国毛文锡《茶谱》的记载可就不同了:“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其色如铁,而芳香异常,烹之无滓也。”又“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远销江陵、襄阳一带。”显而易见,安化茶的品质有了很大改观。
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安化建县后,则“唯茶甲诸州县”,“乃设茶场于资水上,置专官戍守……”安化茶的好名声至此已广为传播,为天下所公认。可以想象,这不外乎制作工艺的迅速改进,导致安化茶质量的根本转化。
元、明以降,安化茶由“不种自生”改为“民渐艺植”,尤其在明代前期(15世纪),开始参照四川乌茶,在绿茶的基础上制造黑茶,改用锅炒杀青、踹揉、沤堆(半发酵)、明火焙干,除掉了青叶气,滋味醇和,更适合西北各民族的需要。因为量多价廉质优,明万历二十三年(1505年),在御史李楠和徐侨打完一场笔墨官司后,皇帝支持徐侨的主张,将安化黑茶正式定为官茶,西北边销茶逐渐由安化黑茶取代汉川茶,成为新疆、青海等边疆少数民族同胞“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生活必需品。
近代茶叶科研,酉州占有显著的地位
晋丰厚茶行位于安化黑茶的重镇--酉州,是谌家与晋商常家共同建立的。谌小丰先祖本来居住在安化黑茶另一重镇黄沙坪,很早就经营茶行,后因火灾搬迁酉州。太祖母贺老孺人时生意达到全盛,拥有4个茶行,5个字号(晋丰厚、宝聚兴、诚记、兴隆茂、美记),蔡正安、唐和平所著《湖南黑茶》一书所列《民国二十五年安化部分商号黑茶营业状况表》,四个酉州茶行,谌家有其三。晋丰厚的百年老匾至今犹存。据说民国“财神爷”孔祥熙与谌家的茶行亦有一定渊源。早些年山西省委宣传部作晋商文化的寻访与研究时,找过谌小丰。湛小丰告诉笔者,电视剧《乔家大院》描述乔致庸往武夷山贬茶,其实,让他到安化贬茶更加符合历史的真实情况,遗憾的是,我们此前黑茶文化宣传不够。
谌小丰言归正传,他说,讲科学、图进步的精神在酉州近代茶业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如1932年,冯绍裘设计的木质揉茶机(群众称“绍裘式”揉茶机)和A型烘干机,批量制作20多部,首先在酉州的茶厂试用,效果很佳,茶叶质量远胜旧法,且售价很高,工效比人工高六、七倍,机具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取材极易,十分适合实际。
湖南省茶叶讲习所迁到酉州后改称“湖南省茶事试验场”,是国内最早从事茶叶改良的四个科研单位之一。湖南茶事试验场试制炒青茶,品质甚好,但因国内经济衰败,销路不多,又无外商收购,次年停制。抗日战争胜利后,酉州谌琴书设庄每年制造少量炒青(约0.1吨),用精美小盒包装,销往长沙。
1938年湖南私立修业高级农业职业学校(简称修农),由长沙迁来酉州,1939年增设茶科,当时国内学校设茶科者,大学仅上海的复旦(其时迁至重庆),中专则“修农”较早。“修农”培养了大批茶叶技术人才,刘宝祥、文世银、黄甲寰、周三才等皆经蔚育。
1942年,由汉口迁于酉州的同济药房批量生产茶素,茶素即咖啡碱,俗称“茶精”,呈无色丝状结晶,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是茶叶深加工产品,以前依靠国外进口。同济药房利用历年积存的红茶片,提炼咖啡碱,运往四川,获利丰厚。
1946年8月,国民政府国营砖茶厂停业,省政府决议在酉州设立湖南省制茶厂,实行官商合营,兼并安化茶场全部资产,至此,茶叶科研机构遂告结束,但酉州茶叶科研传统并未消逝,现在的酉州茶人还在继承和弘扬。
松烟香,不应成为益阳黑茶的必备要素
谌小丰是益阳茶界公认的改革开放后“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1983年,由于茶农生产积极性的空前高涨,安化原有茶叶的计划收购远远不能消耗农民种出的茶叶,与此不相协调的是黑茶消费地区的市场都要凭票供应,库存到了最低点,产销矛盾异常突出。湛小丰在当时县政府、县供销社等部门有关领导的鼓励下办起了茶厂。他借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开放茶叶市场的东风,大张旗鼓地收购、加工黑茶,他生产的黑砖、茯砖、花砖年耗原料高达六、七万担,缓解了茶叶产、供、购的矛盾,增加了茶农收入,解决了一些农民就业难的问题,得到了省、地、县的高度赞扬。1989年他被评为全国劳模。那时,他是一个敢闯敢干,不受世俗束缚的改革家。如今,他已步入老年,但绝不因循守旧的意气依然。
拿对益阳黑茶的定义来说,他便不愿随大流。他认为当前通用的黑茶的界定,将带有松烟香看作其重要的品质特证是值得商榷的。他说,是否应具有松烟香,需要根据市场要求来决定,逆市场需求而作茧自缚,就是极不明智的,是一种固步自封的行为。
松烟香在安化茶漫长的历史上,不被饮用者所广泛接受的现象较为普遍。安化15世纪后就有春采绿茶、夏制黑茶的习惯,由于茶农喜用松球烘焙,茶有烟熏味,仅能销于长沙、益阳及滨湖各县,间有运往湖北沔阳、监利一带.售价不高。1916年无名氏作的《茶户的话报》中说:“等到咸丰八年的时候,又有一个江西客,招牌叫做吉隆,走到桥口谌引川行里,教摘茶的人家,就太阳晒软叶子……晒个半干,收做一堆,发出汗来,又晒个大半干,再发汗一次,然后晒干,色片油油的漆黑,水叶样样的血红,香味也就阵阵的入鼻。若是火烘的,不是有烟味,就是有火味,不怕如何烘得好,总总没有得香气。”可见烟火味伤害了茶本身的香味,值得改变制作方法。1934年以前,安化绿茶因有烟熏味,销路不广,后来仅桥头河及兰田二处(现属涟源市)年产15-20吨,销售长沙、湘乡、宁乡一带。解放后,外商对安化茶的“烟味”也多次提出意见。
安化制黑茶烘焙前采用七星灶,传统烘焙每50公斤茶须用松柴50公斤,即所谓“担茶担柴”。后局部地区松柴缺乏,价格上涨,改用半晒半烘办法,个别分散地区也有全部用太阳晒干。这种制法,外形色泽比全部用火烘的还好。
近年来,益阳黑茶已不完全扮演边销茶的角色,消费者对“松烟香’”的不良反映很多,可不少生产者却仍抱着“松烟香’不放手,致使益阳黑茶的市场开拓力受到拘限。这个问题应该得到解决了,其实,也是不难解决的。
黑茶的保健概念,要靠现代科技来强化
当今世界,茶已被各国公认为健康饮料,其消费量仅次于水。茶作为既有良好口感又具有防病、治病和保健等多重功效,成为21世纪人类唯一的健康饮料已经很少有人会怀疑。谌小丰说,黑茶的迅速崛起不是偶然事件,而是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的大势所趋。黑茶在保健方面较为其它茶类更具优势,巳被实践和理论所证实,而且随着现代医学、化学等科学手段的飞速进步,黑茶的新的保健功用将被源源不断地发掘出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黑茶是一座采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健康富矿”。
据测定,黑茶中茶多糖含量最高、活性最强,而茶多糖能够降低血糖、血脂,有抗血凝、抗血栓的作用。茶多糖分离后,对其进行体液和细胞免疫的药效实验,结果显示,均有明显增强双相免疫的作用,同时有降低血糖、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脂的趋势,这对于老年退化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针对老年人机体抵抗力的下降,也可使其免疫力有所提高。茶多糖对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增加冠脉流量,延长存活时间(缺氧条件下),抵抗紫外线、X射线辐射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黑茶发酵渥堆和存放过程中,可使谷氧酸转化为Y一氨基丁酸。Y一氨基丁酸对人体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可作为制造功能性食品及药品的原料。研究证明具有显著降血压效果,它还能改善大脑血液循环,增加氧气供给,改善大脑细胞功能的作用。也有改善视觉、降低胆固醇、调节激素分泌,解除氨毒,增进肝功能,活化肾功能,改善更年期综合症等等作用。
黑茶中的茶色素有明显的抗菌作用,对心脑血管疾病也有很强的抑制作用。黑茶因采制原料较老,矿质元索含量比其他茶类高,氟对预防龋齿和防治老年骨质疏松有出色效果,硒解刺激免疫蛋白及抗体的产生,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并对治疗冠心病、抑制癌细胞的发生和发展有作用。黑茶中富含的茶皂素具有溶血、降胆固醇、抗菌、抗凝活性、镇静活性、抗癌活性和降血压功能……
综上所述,新疆等地人口较少民族在以牛羊肉、奶酪为主食时,因为每天饮用黑茶,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反而较低,维吾尔族等民族少女肤色特别白嫩,诸如此类的奇特现象,通过现代科学对黑茶的研究,-一得到了解释。
反季节生产,做大做强千两茶的可行之策
十多年前,在茶叶领域叱咤风云的谌小丰,因为未能在新旧体制的激烈碰撞中全身而退,他的茶厂被迫关闭。阴差阳错,当时被封存的万担黑茶和黑砖茶原料得以保存至今,成了非常宝贵的陈茶。在常人眼中,他因祸得福,拥有了一笔巨大的财富、足以让他和他的家人过上衣食无忧的舒适日子。但他不愿无所事事吃老本,他要在黑茶这个魅力无限的天地中再展身手。他满怀激情地表示:“我作为一名老茶人,有技术、有经验,很想有一番作为。”于是谌小丰又恢复了他的祖业--晋丰厚茶行。
谌小丰是个思维活跃的人,当他清楚地意识到纯手工制作的千两茶产量受限制,尤其是传统踩制千两茶的时间只有农历7-9月时,他的创造细胞被激活了。经过大量的实验和摸索,他掌握了反季节生产技术,也就是说全年12个月,他任何时候都可踩制千两。这本来是件可喜可贺的事情,可有个别人都对他未能予以充分的理解,认为反季节生产千两茶是对消费者的一种不负责任。
谌小丰解释道,传统千两茶的踩制时间很短,这是有着历史原因的,因为千两茶旧时是由晋商经营的,晋商每年农历三月到安化来,夏至前后开始采一季黑茶,然后踩制花卷,二、三个月踩制完毕,因资金等缘故,时间上不允许拖到来年。此外,当时的生产条件落后,农历7-9月正好是气候较理想的时节。现在科学技术发达了,踩制千两茶所要求的温、湿度都可通过人为调控来达到,而且还有其它现代化的手段可以利用。这个道理很简单,就如同利用大棚技术可以使一年四季蔬菜瓜果不断,古人是做不到的。
事实上,类似这样的革新,安化茶叶史上所在多有。如1950年中茶公司安化支公司,在红茶制作工艺上进行了四改,即:改鲜叶为室内自然萎凋,改脚踩茶为机器揉茶,改热发汗为冷发酵,改晒干(或室内阴干)为木炭烘焙,不仅克服了阴雨天不能制作的困难,劳动强度有所减轻,而且提高了茶叶品质,产品比较卫生。再如茯砖,自顺治元年至新中国成立,300余年间,都是安化黑茶运到陕西径阳筑制成砖,安化境内茶人力图在产地制造茯砖,以节省运费。西北茶商扬言安化“三不能制”:一是没有泾阳的水不能制,二是气候不同不能制,三是没有径阳的压砖技术不能制。但国营安化砖茶厂成立后,经过职工们不懈努力,终在1953年3月试制成功,1956年又将手工筑制改为机械压制,结束了只供应原料的局面,大大提升了经济效益。
在谌小丰看来,现代化的连续性生产是千两茶产业规模化的必由之路,他反季节生产的千两茶,已证明品质是有保障的,他的这一创举也越来越被千两茶生产者所认同,相信不久,将成为一种普遍的方式。
金花花卷茶,益阳黑茶家族的又一骄子
谌小丰的创新之举,自然首先要数他的金花花卷茶。他的这一得意之作甫一面世,还真让人感到有点不知所措,因为以前人们从未见过那样“金花普茂”的花卷茶。
“金花”是冠突散囊茵的俗称,原为黑茶系列产品中的茯砖茶所独有。茯砖加工中的“发花”过程是形成茯砖茶独特品质的关键工艺,其实质是通过控制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促使优势菌--冠突散囊菌的生长繁殖,产生金黄色的闭囊壳,它在茯砖茶中的含量与茶叶滋味、香气密切相关,能直接影响茯砖茶的品质,边区消费者历来根据“金花”的质量和数量判断获砖茶品质的优劣,有“茶好金花开,花多茶质好”之说。
冠突散囊菌属曲霉类,具有最广泛的泌酶特性。它富含15种氨基酸,其中包括人体所有的必需氨基酸。它可增进茶汤色泽和醇和滋味,并形成独特的“菌花香”。它还具有很强的提高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的活性和抑制脂肪酶活性的能力。它富含的茯茶素A、B,对人体也极有好处。
花卷茶自清道光元年(1820年)以前出现,没有自觉促使其发生“金花”的先例,金花花卷茶是谌小丰的独到发明,他已申请了专利保护。
谌小丰将他的金花花卷茶送到湖南省茶叶检测中心,检验报告显示每克干茶冠突散囊菌数量为99万个,是茯砖茶冠突散囊菌数国际标准的33倍,并且发花细密,茶内无黑霉、白霉、青霉、红霉等杂菌,汤色橙黄,香气纯正,无涩味。湛小丰已开发出千两、五百两、百两、十两等不同规格的金花花卷茶。
金花花卷茶荣膺“茶王”大奖时,评审团一致赞叹:谌小丰又为黑茶创立了一个有生命力的好品种。
谌小丰说,随着科技的进步,市场竞争也随之加剧,益阳黑茶只有在改良品种,提高茶叶品质上狠下功夫,迎接新的挑战,才能保持并扩大市场份额,拓展更加光明的明天。
(摘自http://www.xuje.com/dcg1/02/ 快乐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