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茶马古道研究模式及其
下一主题:文化与美食的结合 百
地理环境和运输条件也为茶馆的繁荣做出了贡献。据王庆源对华北的观察,牛马车夫一般只有路途遥远时才会停车喝碗水,如果短途则并不歇脚。但是成都平原道路狭窄崎岖,因此很少使用畜拉车,人们以扁担、独轮车、轿子运货载客。苦力必须靠茶馆喝水止渴,恢复体力。因此,在成都平原纵横交错的道路两旁,茶馆甚多,外面总是排着苦力背货载客的夹子、独轮车、轿子。
另外,四川许多地区包括成都平原的土壤适于种茶,但由于交通闭塞,茶叶很难输出,转运成本太高,使茶叶外运无利可图。因此,四川茶叶只好依靠对内消费,价格便宜,普通人家都能承受。其他如井水质量、燃料缺乏等自然资源问题,也使成都人的日常生活特别依靠茶馆。成都城内的井水含碱量高而味苦,由水夫挑城外江水入城,供居民饮用。每天成百上千挑水夫用扁担挑两个水桶从城门洞出来,下到河边取水,运水到城内的民宅、官署、公馆及各茶馆。江水比井水贵得多,在晚清,两桶江水大约值四个锅盔。由于得到江水不易,许多普通人家便直接从茶馆买开水,所以几乎全部茶馆都打有“河水香茶”的幌子,以招徕顾客。
——《第一财经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