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武和陈子山不约而同地认为唐家观走到今天,是因为有以下“三大变更”:1956年公私合营;1968、1969年把唐家观的“知识分子”下放到周边乡镇;1974年到77年,部分原本设在唐家观的机构,如卫生院、木材公司、粮食局的撤离。
王德武和陈子山认为的“知识分子”大多是当年生意人的后人。“他们家里有钱,读了书,
有文化,他们下放以前,我们搞文艺,热热闹闹的,他们走了后,我们的文艺就搞不起来了。前两年,我想组织一个乐队,婚丧娶嫁不要请外面的乐队,结果找不到人。”王德武说。王德武认为这是让唐家观走向没落的“釜底抽薪”之举。
而木材公司等单位的撤离,除了让唐家观几乎无商可谈之外,还导致了唐家观古建筑的破坏。木材公司所在的原万寿宫,在木材公司撤离后,拆掉了。卫生院撤离后,其入驻的邵阳会馆也被拆掉,粮食局的撤离则导致了廖氏宗祠的拆毁。
陈子山会画画,唐家观背靠的山上的半山亭有陈子山画的“唐家观全景图”。陈子山不忍唐家观继续没落下去,2002年,他牵头组织了一个“振兴唐家观促进会”,促进会成员大多是从唐家观出去的“人才”,其中有正厅级干部,有博导,有艺术家,作家,等等。2004年,陈子山干脆把唐家观全部人才的头像和简介做成展示板,贴在这些人才出生或曾经居住过的木屋外墙。
2月9日,记者在唐家观7组的10号和11号之间穿过时,11号门前蹲着吸烟的一个老人说:“这叫门当户对。”老人指的是10号人家出来的美籍地球物理学专家曾湘山,11号的中科院博导王兆其。
陈子山把健在的唐家观的人才中的一部分“组织”到了“振兴唐家观促进会”,另一部分对促进会的兴趣不大,没有加入。促进会想把唐家观的旅游做大,恢复了半山亭和后山的回龙寺。一度,回龙寺的香火旺盛如昔。2007年8月的一个晚上,回龙寺供奉的观音像被人盗走,从此香火不再,周边百姓都说“连自己都保不了,还保得了哪个”。“振兴唐家观促进会”也从此松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