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茶大红袍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11-08-09 浏览 4784 次
和尚所作的“大红袍”石刻,这里日照短,多反射光,昼夜温差大,岩顶终年有细泉浸润流滴。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大红袍的特异品质,大红袍茶树现有6株,都是灌木茶丛,叶质较厚,芽头微微泛红,阳光照射茶树和岩石时,岩光反射,红灿灿的十分醒目。1980年建九龙窠名丛圃的同时,在大红袍原处连接石砌填土梯层,补植母株大红袍2丛,致使大红袍现有母株共6丛。

  无性繁殖推广

  “大红袍”茶树现经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的试验,采取无性繁殖的技术已获成功,经繁育种植,大红袍已能批量生产。每年春天,采摘3-4叶开面新梢,经晒青、凉青、做青、炒青、初揉、复炒、复揉、走水焙、簸拣、摊凉、拣剔、复焙、再簸拣、补火而制成。其品质特征是: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典型的叶片有绿叶红镶边之美感。大红袍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

  天价拍卖

  1995年,福建省银芝集团董事长吴文南以每公斤3万元价格向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购买了l公斤纯种大红袍,并转销国内外,近年也有不少韩国客人直接或间接向武夷山购买纯种大红袍。1921年蒋叔南游记中记当年大红袍每市斤价值64银元,折大米4000斤,这在当时可谓比黄金贵。1998年8月l8日第五次岩茶节,20克母树大红袍首次举行拍卖,被一港商以15.6万元的天价拍走。

  名丛档案

  大红袍:无性系。灌木型,小叶类,晚生种。现代以第2丛、第6丛及其无性系后代为大红袍茶树代表群体。植株适中,叶片长6.5cm,椭圆形,叶色深绿,有光泽,叶面微隆起,叶缘平或微波,叶身稍内折,叶质较厚脆,叶齿较锐深密,叶尖钝尖。芽叶紫红色,茸毛尚多,节间短。

  芽叶生育力较强,发芽较密,持嫩性较强。春茶适采期5月上旬末至中旬初。制乌龙茶,品质优异,条索紧实,色泽绿褐润,香气高雅清幽、馥郁芬芳、微似桂花香,滋味醇厚回甘,“岩韵”显,香味独特,是武夷岩茶之珍品。

  茶友认知

  高级评茶师陈学军认为,大红袍有四种含义:一指母树大红袍;二指母树大红袍无性繁殖的奇丹(陈德华说)、北斗(姚月明说),即称纯种大红袍;三指目前市场上由武夷菜茶群体拼配的商品大红袍;四是北方市场将武夷岩茶统称为大红袍。

  茶友品鉴

  去年东南快报泡茶英雄会岩茶总决赛大红袍组的总冠军就是奇丹。今年,茶友老山的奇丹有200多个。观奇丹之外形,条索乌黑、匀齐、肥壮紧结;干香:气韵流动鲜活,多元芳香气息蕴藏其中;汤色:深琥珀色泽映射出纯种大红袍之风采与厚重;盖香:花果香气息浓郁,盈溢着沁人心脾的桂花与蔗糖的温和芬芳;口感:细腻顺滑,岩韵突显,余味宛如幽谷隐客,清雅绝俗。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