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刘益成-浅谈茶叶的三次生命
发布时间 2011-08-16 浏览 6583 次
成。饮用时把茶团炒炙之后捣成细末,还要加上姜葱、桔皮、食盐等,煎煮成粥状方可品饮。朱元璋认为这太费事,也难品茶叶真正的香味,他让茶农用炒制方法生产条形散状茶,类似今天不加佐即可泡饮的绿茶。这种绿茶主要采用抑扬结合的方法来杀青和炒干。

有一个外国诗人写下这样的诗句:“从一杯中国绿茶里,我看到了中国的春天。”如果茶叶离开了炒制,茶叶的生命不会如此鲜活。

茶叶的第三次生命是品茗人用水滋润它,使它以最后一次舒展身姿,以生命菁华回报懂得欣赏它的人。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郑板桥的这副对联写的是实境,也是实感。“买尽”二字,化平庸为神奇,情意无限。茶叶的生命蕴含其中。正常的碧螺春色泽较为柔和鲜艳,用开水冲泡后看上去柔亮、鲜艳,茶叶上有白色的小绒毛。茶与水相遇,在杯中有如淡雅的丹青,或似劲疾的草书。条索纤细,卷曲成螺的那一根根碧螺缓缓地张伸开她那婀娜的身姿,汤色是清的,叶是嫩绿的,一股果香沁来。

茶叶的生命就是这样来到我们的身边,给我们增添快乐、助兴,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更有意义。

资料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94174b0100ra8n.html

人物介绍:

刘益成,男,汉族,1972年3月生,号茗悟,祖籍广东汕头,从小爱茶,潜心钻研中华茶文化近二十年,著有《中国茶庄经营管理实务》等书,培养学生9000余人,收徒52位。通用职业茶艺创始人、“过桥普洱”创始人、云南“五子饼茶”创始人、国际著名茶艺作品《化蝶》、《中国普洱茶艺》原创作者。政协昆明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国际茶道茶艺协会常务副主席。现为《中国茶叶市场》杂志名誉顾问、陆羽纪念馆(天门)荣誉馆员、国家一级评茶师、国家茶艺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云南天一堂茶业有限公司创始人。

2002年10月——2006年10月期间任昆明民族茶文化促进会副会长;2006年10月——2010年10月期间任昆明民族茶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2009年11月25日在人民大会堂荣膺“中华英杰”称号;2010年6月8日,在昆明茶叶行业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会长;2010年12月4日,被业界推选为全国茶业行业战略联盟常设机构主席。

1998年3月28日创办全国首份非文摘性茶报《茶业之声》;1998年9月12日,在昆明人民广播电台都市调频创办茶文化专栏《空中茶艺馆》,历时一年;1998年6月28日,在昆明开办首届初级茶艺培训班,开全国茶艺师培训之先河;1999年6月,发起举办云南省首届茶艺大奖赛,大力推动了云南省茶文化发展;1999年9月19日,在云南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台创办茶文化栏目《云岭茶苑》,历时两年。多次举办中、日、韩茶道茶艺交流活动以及多次率团参加国际茶文化研讨交流,为弘扬中华茶文化和推广普洱茶文化不遗余力。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