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李丽敏对藏茶技艺传习所如此期待?原来,去年某天,她在成都文殊坊逛街的时候,被位于此处的友谊茶叶公司销售店吸引。一进店门,就闻到藏茶的幽香,李丽敏禁不住茶香诱惑,买了一些回去品尝。这是她第一次接触藏茶。
没想到,买回去的藏茶尽管量没多少,但是大大缓解了困扰她多年的便秘问题。后来,她就和兄弟友谊藏茶结下不解之缘。藏茶成了和白米饭一样的“每日必需品”。
藏茶喝得久了,李丽敏就特别想了解它的历史渊源。一位朋友告诉她:“想了解藏茶,那就得到雅安呀。到了雅安,就得去藏茶技艺传习所。”
这段时间恰逢休假,时间比较充裕,李丽敏就来到了雅安。
水果定律馒头理论
闪现创意
在藏茶传习所走了一圈,李丽敏发现,传习所布局大气,内容丰富,划分为藏茶文化长廊、产品展示区、品饮区、藏茶储备区等四个区域。
藏茶文化长廊展示了兄弟友谊藏茶的成长历程、理论创新和精神内核。
“水果定律。”图片上一颗大大的苹果引起了李丽敏的注意。“藏茶原料是一芽三叶至五叶成熟茶,其内含物远比嫩芽丰富,这就好比水果,成熟的水果与未成熟的水果相比,不仅口味更好,而且营养丰富。”
李丽敏说,这一点她以前就知道。但是以水果定律的方式,清晰生动地告诉顾客,她还是第一次听说。
“馒头理论。”看到这样的字样,李丽敏会心一笑,“同一种茶,用同样的发酵工艺,都会因人之不同,时间、环境不同,产生不同的结果,就好比做馒头,同样的面粉和酵母,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馒头。这充分说明技术的重要性。”
“怪不得兄弟友谊藏茶一直这么甘醇,原来是重视‘馒头理论’的结果。”李丽敏感叹道。
藏茶茶品和衍生品
种类丰富
李丽敏想挑选一些藏茶产品。她来到产品展示区,看到琳琅满目的藏茶茶品,有小巧的竹筒装、袋装藏茶,精美的盒装藏茶,精致的藏茶粽,还有竹编外壳的条茶;多种多样的藏茶衍生品,有茶帘、茶砖、茶枕和藏茶屏风。每一样都吸引人,李丽敏一时不知怎么选择。
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她思考再三,拿起一根条茶。她说:“选条茶吧。我喜欢藏茶的清香,而这种竹编外包装恰好有利于茶香的逸散。”
选好了茶品,她走到藏茶文化长廊的班禅特供区。只见两根大大的禅茶柱像卫兵相向而立,威武雄壮。“这是为纪念十一世班禅2005年来访,于2009年6月16日修建的。禅茶柱长100厘米,宽135厘米,高280厘米,由1600块上好茶砖砌成。”工作人员介绍,2005年6月16日,十一世班禅来访友谊茶叶公司。这是公司的莫大荣誉,也是对兄弟友谊藏茶品质的高度肯定。
“我们抛出一块全公司员工用辛勤汗水浇铸的茶砖,引出的是十一世班禅的亲笔签名和象征吉祥如意的哈达。”工作人员指着橱窗里的哈达,给李丽敏介绍“抛砖引玉”的故事。
“和”之精神内核
贯穿全所
李丽敏继续参观藏茶技艺传习所。在藏茶文化长廊的尽头,有一幅用56个藏茶饼组成的“和”字,旁边有这样一段文字:和,古今中外广而意之。古以中庸为美,中庸实则和也。今者,旨在和谐。和,乃藏茶之精华。香气醇和,滋味醇和。藏茶皆和,和的真谛;同饮藏茶,共爱中华。
李丽敏觉得,“和”之精神也体现在藏茶技艺传习所内。譬如,产品展示区的12缸1982年制的陈年藏茶,和各色的现代藏茶产品,是古今之和;现代藏茶产品从藏茶茶品,到藏茶衍生品,是现代经营理念和市场趋势之和;藏茶储备区的2250吨专门运至西藏的储备藏茶,和茶品展示区的主销内地的藏茶,是传统边茶和现代藏茶之和。
在工作人员的热情招呼下,李丽敏来到品饮区,坐下来品藏茶。
闲谈中,李丽敏了解到,于2009年12月成立的藏茶技艺传习所为藏茶技艺的保护、传承提供了一个优良的平台。“这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也是和之精神之一。”她感叹道。
记者 李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