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湖南黑茶购买选择技巧
下一主题:黑茶研究:黑茶营养成
1990年温琼英和齐租同对该菌作了进一步的研究,认为使用冠突曲霉这一名称与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相抵触,正式将该菌种鉴定为冠突散囊菌[温琼英、“茯砖茶中优势菌的种名鉴定”、中国茶叶、1990(6):2-3;齐祖同、“茯砖茶中优势菌种的鉴定”、真菌学报、1990,9(3),176-179]。
随后的1991年温琼英教授也在《茶叶科学》增刊“茯砖茶发花中优势菌种的演变规律”一文又一次谈到,“因该菌的模式和原始描述包含了有性型,所以使用冠实曲霉这一名称与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第59条原则相抵触,它的正确名称应是冠突散囊菌。无性型名称是针刺曲霉。
与此同时1990年,贵州农学院刘作易也对茯茶中的“金花菌”作了详细的研究,几乎是与齐祖同同时发表了研究成果--《茯砖茶金花菌分离与鉴定》,其后又根据齐祖同的照片进行了比较,认为该菌应鉴定为间型散囊菌(贵州茶叶1993,2)。
茯茶的“金花”因为显金黄色,最早被老百姓俗称之为黄霉菌,后因发现黄曲霉素B具致癌作用,从而引起人们普遍关注,1953年中国茶业公司设专门小组与黄海化学工业所联合进行研究,认为“金花”菌归于灰绿曲霉,不属于黄曲霉,“金花”是子囊堆,不是曲霉的分生孢子,属于有益微生物。其后,占主流的称呼为谢瓦氏曲霉,目前,多数称冠突散囊菌,但仍有争议。(本文转载自新浪金花妹妹的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