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奇茗冠天下 千年茶史满篇香
发布时间 2011-09-07 浏览 7834 次
种再度入选为贡茶。大德五年(1301),高兴之子高久住任邵武路总管,就近到武夷山,督造贡茶。大德六年朝廷干脆在九曲溪的第四曲设立“御茶园”,专制贡茶入贡。建御茶园后,据清周亮工《闽小记》记载:“至元设场于武夷,遂与北苑并称”而名冠天下,入贡数量上仅次于北苑茶,文献记载,元至未六年(1368)全国贡茶4022斤,福建占一半,福建贡茶主要来自于北苑和武夷,北苑1360斤,武夷940斤。但在品质上,武夷茶则超过北苑茶。

三度名冠天下于清朝,我们称这个时期为武夷茶大繁荣期。

明朝是武夷茶的沉寂期,茶叶制作技术没有大的进步。明太祖朱元璋下诏罢造龙团,改贡芽茶,御茶园废,贡茶改从百姓中采贡,由于技术落后,制造出来的贡茶品质低劣,只能供宫中作洗刷碗盘之用。这种状况,持续了一百六十多年,直到明末(1620年)崇安县令招黄山僧以松萝法制茶,武夷茶的品质才有所提高。然武夷茶三度名冠天下,则发端于一个偶然原因:明末清初,武夷山桐木村的一户江姓茶农,将错就错,创制出一种“呈乌黑油润状,并带有一股松脂香味,泡出的茶水呈现红色的‘乌茶’”,挑到星村茶市*卖,没想到第二年(据红茶专家邹新球考证为1610年),便有人以二、三倍的价格定购该茶,并预付银两。从此,桐木‘乌茶’(西方人称之为武夷红茶)越卖越红火,风行欧美,品饮武夷红茶成为西方各国上流社会的时尚,武夷红茶成了中国红茶的代名词,武夷山的桐木村成了中国红茶的发源地,成为世界红茶的始祖。

四度名冠天下于当代——武夷茶的再发展时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红茶在世界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红茶的冲击,武夷红茶的对外销售与全国红茶的外销状况一样,每况愈下。

但是,武夷山人民敢于创新和善于创新,制茶师傅将红茶绿茶的制法综合起来创造出一个新工艺,按照这个工艺制出的茶“绿叶红边,清芬浓醇,回甘韵显”,既祛除了红茶之涩感,又滤去了绿茶之清苦,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新茶类。武夷岩茶的制造技艺,已于2006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02年武夷山被国家列为武夷岩茶原产地,成为青茶(乌龙茶)的始祖。用武夷山境内种植的茶叶并用武夷岩茶制造技艺做出来的武夷岩茶,香高味醇,回甘韵显,既有绿茶之清芬,又有红茶之浓醇,而且冲泡持久性长,久泡不变色,不减味。

正因为武夷岩茶有上述诸多优点特别适合品味,让人一喝就喜欢,一喝就难以忘怀。如今,武夷岩茶已走向全国,在北京、上海、广州、济南等大城市,品武夷岩茶的风尚开始形成,品饮武夷岩茶的人越来越多,武夷岩茶将再度进入大繁荣和大发展时期。信息来源-黄意生 文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