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专家把脉阳羡茶
下一主题:破解中国茶叶品牌僵局
现在有很多轻公司,他们没有工厂,没有设备,人才,有的就是技术与销售的通路,还没有说到有品牌的地步,通过网络这样的新工具建立起与目标人群直线沟通的方式。大量的制造企业成为他们的代工者,他们成为了市场的实际控制者。就是这样一些企业,他们没有品牌,只有概念,居然也能在市场上异军突起,完全是因为他们是以行销为导向的公司。做的好,有可能成为像蒙年这样企业,做的不好,死得也快。
本文发表于博锐|boraid|
转换赢利模式,从制造转型为行销,以产品转换为品牌;从本土走向国际,必须要拥有自己的品牌不可。
全球制造业的大迁移路径,说明一个地区的品牌蜕变的过程。20世纪50年代,欧美的制造业向日本转移,欧美品牌崛起;70年代到80年代,日本将制造中心向亚洲四小龙转移,日本品牌崛起;80年代到90年代,四小龙将制造业向中国的珠三角与长三角转移,四小龙品牌崛起;现在到了2000年,世界制造中心正向越南、印度和哈萨克期坦转移,正是中国品牌崛起好时机;世界制造业的每一次转移,意味一个地区的制造优势不再,品牌机遇凸显,制造业的迁移或转开型,就会出现当地市场局部空心化的格局;此时,要么进行品牌升级,从工厂升为办公室;要么彻底转型或从此行业中消失。
中国大部分中小企业,有着制造产品的独特优势却没有自己的品牌,而一些,既无产品也无工厂的企业,却能拥有一定的消费者,这不能不说是制造企业的尴尬。很多情况是,“三无”企业打造品牌,仿佛是在须臾之间,凌空蹈虚之举,却也有如蒙牛这样成功者。对于有产品,有工厂,有技术,有管理的企业。缺的就是品牌、渠道、人才、管理。在有现成的实物优势基础上,这些企业只要做好品牌、渠道、人才、管理的工作,就能拥有自己的消费者与市场,品牌的梦想就能快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