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那次的行程,刚好与吐蕃王寻茶的路线相反。于是,我们一步步前行,一步步远离茶的源头,远离藏茶的产地,就一步步亲近藏民、亲近藏茶、亲近天空。
藏族大哥的热情,与他身后广袤的高原
在川藏线第一站新都桥,我第一次喝到酥油茶,它是藏茶“打”出来的,初喝不习惯,大家说对高原反应很有用处,就喝了一碗,没想到回味甘醇。从新都桥过了塔公到甘孜的路上,我们遇到放牧的藏民一家,他们热情地把刚打的酥油茶给我们喝,纯朴、甘甜、浓郁、醇厚。在4600米的高地上,那茶给我的感觉是胸怀宽广、博大至深。
酥油茶的制作,是先用茶熬制清茶,再加入酥油和食盐,倒入专用木筒。然后用一种顶端装有圆形木柄的木棍,上下抽拉(这就叫“打”),使茶、油、盐达到水乳交融,最后倒进锅里加热,便成了香味浓郁的酥油茶。
到拉萨一路上,我逐渐发现藏族同胞对茶的热爱远胜我们。在德格印经院,藏茶的清香和着古雕版的墨香,沁人心脾;在昌都、波密、林芝,我们都有幸尝到藏茶,尽管不如喇嘛庙、书院中的那么高档,也不似平常藏民家那样纯正,但藏茶质朴深厚,清心静神,喝下去后就觉得融入这片热土,连高原反应也不那么厉害了。
羡慕甘肃的老师,真正的自(己)驾行,可以参与藏民自得其乐的品茶。
在去珠峰的路上,藏族司机扎西邓珠和索朗罗布加入了我们的车队,也带给我对藏茶新的知识。藏民是离不开茶的,他们很少能吃到蔬菜水果,食物以牛羊肉、奶酪、酥油和青稞为主,却不会“三高”,靠的就是喝藏茶;他们终日在高原缺氧环境下,被强烈紫外线照射,皮肤癌发病率却远低于平原,靠的还是喝藏茶。藏族谚语说:“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 “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裸之热非茶不解”。
在珠峰绒布寺、在亚东、在大昭寺前,每一次品到藏茶,它给我的感觉都与青藏高原那种纯朴、宏大、宽广没有两样。
天地之造化,怎能说不是缘呢?前天,我又有幸在厦门喝到了真正的藏茶,藏金阁的陈志忠先生将藏茶引进了厦门。我也才知道,藏茶传统上是专供藏民的非卖品,2000年以后才在藏区以外开始销售。但它醇厚的香气、神奇的功效、独特的文化很快就征服了国内外的茶友。
我不太懂喝茶,但藏茶确如一位专家所言,“大巧若拙,大智若愚”。也许有过在那片高原的难忘之旅,使我彻底相信藏茶的传奇。
有一首民歌是这样唱的:
将茶放在锅内熬,
好像空中黑鹰飞。
茶在锅中开三遍,
好像大海波涛涌。
金黄的酥油放进清茶里,
好像黄鸭水中游。
白盐放入茶水里,
好似草原飘雪花。
将茶倒进茶壶里,
正像喇嘛载黄帽。
头道香茶敬贵客,
二道香茶敬朋友,
最后共饮吉祥如意。
——听了这样的歌,不免要端起藏茶,朗声致贺:“扎西德勒!”
资料来源:http://blog.xmnn.cn/?2920/viewspace-26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