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彭先泽1940年《安化黑茶》记载:安化境内所生产的本地茶,古时称“道地茶”;用“道地茶”加工制作的黑茶,才是正宗的安化黑茶。安化之外所产的茶叫“外路茶”。
安化境内所产的“道地茶”尤以“六洞”、“高马二溪”云台山、芙蓉山等区域所产的茶更佳,其地处资江沿岸,海拔多在1000米左右,常年云雾缭绕。该区域所产的茶叶其叶片嫩者薄,老者厚,干茶色泽黑润,水色枣红,冲泡四、五次,犹不减色,本年采制者,汤略苦涩,贮囤一年以上者,味甘而水清。
安化是一块出产“安化黑茶”的宝地,正象只有在贵州茅台镇用茅台镇原料和水生产的茅台酒一样,“安化黑茶”只有用安化境内所产的原料加工制作,才有独特的品质和特殊的风味,安化黑茶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在全国以县命名的茶仅“普洱茶”、“祁门茶”、“安化茶”三种。在我国的大学茶叶教科书中,安化茶是作为一个专门茶类介绍的。由于安化茶叶原料有独特品质和特殊风格,按照绿茶加工程序去加工,就可以精制成“安化松针”、安化银(金)币、安化银毫、云台春芽等名绿茶,其中“安化松针”是全国名绿茶之一;按照红茶加工程序去加工安化红茶,以其优良品质运销俄、英、法等西方国家,1915年,安化红茶在巴拉马国际博览会上与贵州茅台酒同获金奖;按照黑茶加工程序加成安化黑茶,以其独特品质和特殊风味,明清至民国,在西北市场有几百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明清500多年,安化成为了中国黑茶中心。其间,中国五个黑茶产地省,平均产量比例是:湖南(黑茶)占40%,四川(乌茶)20%,广西(六堡茶)15%,云南(普洱茶)15%,湖北(老青茶)10%。安化在清朝时,最盛年产黑茶达14-15万担,红茶70万箱,湖南省的茶80%产在安化。
2、“安化黑茶”数百年成熟的传统独特工艺更新显其品质价值。
“安化黑茶”之所以独特,除了有优质的茶叶原料外,另一个原因是其加工工艺独特,如渥堆发酵、七星灶松香熏制毛茶等方法。安化人民利用这些传统成熟的独特工艺,加工制作出了世界茶王千两茶,中国第一块安化黑砖茶,中国第一块安化花砖茶,湖南第一块安化茯砖茶,以及安化天尖、贡尖、生尖茶等。没有安化原料,无法加工出正宗“安化黑茶”,没有“安化黑茶”这些传统成熟的加工技术,不可能成就安化黑茶上千年的昔日辉煌。安化原料与安化黑茶独特工艺珠联璧合,使“安化黑茶” 蜚声海内外。
3.茶马古道重要发源地之一,见证了安化黑茶的特殊历史地位。
明代以前,边销茶以四川官茶为主,安化黑茶属于私茶,不能随意边销。但由于安化黑茶滋味浓厚醇和,适合边民的口味,深受边区少数民族喜爱,茶商们就绕道湖广集聚安化设站收茶。使川引由两万多锐减到一二十。明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御史李楠以“安化黑茶”边销西北妨碍茶法马政为由,请求朝廷禁运。御史徐侨上奏称:“汉川茶少而值高,湖南茶多而值下,湖茶之行(销),无妨汉中。汉茶味甘而薄,湖茶味苦,于酥酪为宜 ”。认为湖南茶对西北游牧民族有利,不宜禁止。自此,在明万历二十三年,安化黑茶终于由朝廷定为官茶,以“取代汉川之茶,贮边易马”。直至清代,西北地区“边茶”,十之八九由安化供应,西北边销逐渐由安化黑茶所取代。“安化黑茶”定为官茶后,晋、陕、甘等地茶商纷纷来安化办茶,从明清至民国,安化资水沿江一带的苞芷园、小淹、边江、江南、鸦雀坪、唐家观、酉州、黄沙坪、桥口、东坪、马辔市等地茶行、茶庄、茶号林立,兴盛时,多达300余家,白天人潮如海,车水马龙,夜晚灯火通明,歌舞升平。光绪戊申秋八月,陕西试用知县刘翊曾在黄沙坪赋诗: “茶市斯为最,人烟两岸稠”。
在没有火车、汽车运输之前,从安化运茶至山西祁县、 至陕西泾阳,又远运至西北恰克图、乌鲁木齐、伊犁等地区,形成了历史上的茶马古道,骆驼古道,有“晋商万里茶路源起地”之说,并成就了大德诚、大德兴、大德丰、永聚祥、大玉川、巨盛永、长裕川等重要商贾。
明清至民国,随着茶叶兴旺,茶市弊生,有掺假、掺杂,“外路茶”掺入“道地茶”等。为确保正宗安化黑茶质量和信誉,维护茶商和茶农利益,历代政府十分重视对“安化黑茶”的保护和管理,刻石碑、立章程。类似古代的禁碑在安化随处可见,较早的是雍正八年的“苞芷园茶叶禁碑”:禁外县茶贩子装假混安杂卖;禁本地人等贩运异属草茶,拥塞本地;禁产货茶户掺假,蒙混外省客商;禁船货装载私贩假茶入境。 这些禁碑、规定,不仅对当时“安化黑茶”这一品质保护和提升起了积极作用,就是在今天依然有着重要的实现借鉴意义。
4.“安化黑茶”文化源远流长。
茶文化是历史的积淀。惟有悠久的历史,才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载体是丰富多彩的;尤其是明清至民国,晋陕中原文化融入安化,更是促进了安化茶产业、茶文化的发展,历史造就了安化特有的茶文化,如茶亭、风雨廊桥、茶碑、茶钟、雕花的窗、茶馆 、“竹筒茶”、“茶禅”、“烘房飘香”、“ 新站长”、“安化千两茶歌舞”、“安化千两茶赋”,众多的茶歌、茶诗、茶文、茶谚、茶联、茶民俗、及“安化黑茶茶艺”、“安化茯砖茶茶艺”、“安化千两茶茶艺”、“安化天尖茶茶艺”及有茶乡孕育出或与安化黑茶有缘的如陶澍 、左宗棠、毛泽东、彭先泽、冯绍裘、黄本鸿等名人。文化一经与茶结合在一地,茶文化就成了茶产业的灵魂,使安化茶既是物质产品,又是精神产品,这也是安化茶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
二、严格按照“安化黑茶”标准组织生产
1、按照绿色无公害要求,加快原料基地建设;
2、按照健康卫生要求,尽快提升加工企业生产水平;
3、加强对基地企业生产过程的监督,使“安化黑茶”地方标准落到实处。
4、严厉查处掺杂使假败坏“安化黑茶”声誉的企业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