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茶业走向新的辉煌
发布时间 2011-09-23 浏览 6161 次
。如今,西双版纳现有茶园67.62万亩,采摘面积43万亩,年产干毛茶2.69万吨,面积是共和国建立初期的45倍,产量是108倍;茶叶加工条件不断改善。特别是1992年后本地茶叶私营企业的崛起,二十一世纪初博文、博友、诺仕达集团等外地私营企业进入西双版纳茶叶生产领域,新的管理机制、新的经营理念给茶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活力,过去的生产小作坊已被现代化的加工厂代替。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已被打破,产业化、市场化运作模式已经建立,日臻完善;注重科技投入和企业技术创新,不断改进和提升制茶工艺,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花色品种日益繁多,形成了完整的普洱茶红茶绿茶产品系列。打造了“大益”知名品牌,培育了“云茶”、“昌泰”、“郎河”等一批新秀。据不完全统计,1981年至2008年全州获奖名优产品就达100余个。

  与此同时,全州着力把茶文化融汇到茶产业之中,增强普洱茶的文化底蕴。发掘民间民族茶文化,举办“茶王节”、“孔明兴茶”等纪念活动。组织科技力量考察、研究古茶山,制定保护古茶树、古茶园和茶叶历史文化的政策措施。开发“云茶源”茶文化旅游景区,利用各种节庆搭建茶文化宣传平台,提升了西双版纳茶业的文化品位。如今的茶农安居乐业,依靠茶叶经济收入盖起了楼房,有了拖拉机、电视机、电冰箱、手机,小轿车已进入班章、南糯山、易武等茶山的茶农家庭,茶农过上了致富奔小康的殷实生活。

  西双版纳茶业经过60年的发展,走上了科学普洱、健康普洱、文化普洱的崭新时代。

  西双版纳茶业新的辉煌成就,是历届州委、州政府倾心培养茶产业的结果,也凝聚着广大科技工作者、生产者的心血和汗水。历史不会忘记:民国时期为振兴西双版纳茶业而呕心沥血的李拂一、范和钧、白孟愚等一批实业家;历史将铭记:新中国成立后为西双版纳茶业发展而竭智尽勇的蒋铨、唐庆阳、张顺高、邹炳良、曾云荣、王海思、李正行、王平盛、曾维然等一代老茶人。

1  2  3  4  5  6  7  8  9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