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业也说“后奥运”
发布时间 2011-10-06 浏览 14717 次
厚历史文化底蕴、广阔生产面积和诸多生产产地的中国茶叶,标准化的实现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然而,“立顿”在中国市场的骄人表现,给了中国茶企业一个重要的启示:标准化的“表象”就是要实现产品包装化。

  相对于生产、加工的标准化而言,销售端的产品包装化是中国茶企业最容易做到的,也是实现茶叶深加工,提升科技含量的第一步。也许,茶叶的包装化需要“抹杀”诸如手工包茶等中国传统的茶文化,但这也是中国茶产业“走出去”所需要的“牺牲”。

  二是品牌化:提升产品价值。提及中国茶叶,在大众的认知中,中国茶产业没有“德清源”、“咯咯嗒”这样的鸡蛋品牌,也没有泰国大米、韩国泡菜,只有西湖龙井、信阳毛尖、洞庭山碧螺春等名茶,只有普洱茶铁观音、大红袍等茶的品名,然而,大众并不知道:哪个品牌的茶叶是最正宗的。

  虽然中国茶产业有老字号企业,也不乏后起之秀,但是,它们还仅仅是一个能够让大众买到放心产品的“地方”,它们的价值更大程度上在于渠道而非产品。而中国茶产业迫切需要的是产品价值的提升,需要的是产品的品牌化,需要的是能够让大众清楚认知的品牌。

  奥运为中国茶产业带来了绝佳的“广告”契机,能否让这一“广告”契机转化为“市场”契机,需要中国茶企业的共同努力,推动中国茶产业借助奥运,走向世界。

1  2  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