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我国茶叶应尽快向"质量型增长"转变
发布时间 2011-11-29 浏览 5284 次
大,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给中国茶叶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为中国茶叶进军全球市场创造了条件。

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提供的资料,2010年,中国茶叶种植面积约186万公顷,总产量约为136万吨,是世界第一大茶叶生产国。中国茶叶年出口量在30万吨左右,仅次于肯尼亚,居世界第二位。

“现在全世界的茶叶已经供过于求,我国应尽快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变”。王庆透露,全球每年茶叶的总需求量约为300万吨,而目前每年的供给量已达350万吨左右,出现产能过剩局面。与世界主要产茶国相比,中国茶叶生产的效益较低。目前中国茶叶种植面积约2800万亩,约占世界的44%,但产量只占全世界的33%左右;中国亩均产茶不足50公斤,而印度亩均产茶超过250公斤。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调研发现,近年来,中国很多产茶县在制定茶叶五年或十年规划中,都把茶园种植面积作为主要的工作要点,而没有认真分析如何提高茶叶产量,提高产能产效。每年中国的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都处于不断增长之中,无形之中给市场销售带来压力,供大于求的现象严重。

“不能单纯追求产量和面积增长,而应围绕扩大效益和增收做文章,这才是中国茶产业的出路。”王庆说。

王庆介绍说,中国茶农与国外茶农存在很大区别:在中国一些茶叶产区,很多农民并不是专业从事茶叶的生产,而是从事多种农副产品的生产,再加上缺乏必要的技能培训,普遍存在专业技能缺乏问题;而在印度、斯里兰卡和肯尼亚等国家,茶农受雇于农场主,大多数人只从事茶叶生产工作,并且经过良好的职业培训,茶叶生产效益较高。

王庆在其报告中指出,2011年中国茶叶出口呈现出“量价齐涨”的良好态势。据他介绍,未来中国茶叶出口将呈现五大发展趋势:六大茶类(绿茶、黄茶、红茶、青茶、黑茶白茶)将会此消彼长,共同发展;替代农药和有机茶园成为主流,农残检验将不再是障碍;茶叶企业规模化升级,金融资本介入茶叶行业;中国茶叶企业贸易链延长,在国际贸易中逐步居于主导地位;中国茶叶行业组织在国际上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1  2  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