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份额与低价格并存以红茶为主茶企谋求国际市
发布时间 2011-12-04 浏览 11715 次
的仅有浙江省茶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茶业有限公司等7家,出口量在千吨以上的为57家,200余家茶企出口量均不足百吨。

  由于我国茶叶生产地域广、资源分散,加上出口市场的无序竞争,我国绿茶出口价往往接近生产成本。

  绿茶如此,花茶、乌龙茶等茶种大体也不例外。我国多数茶企从上个世纪9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缺乏国际茶叶行业龙头企业和全球知名品牌,实力和规模普遍偏小,尚未形成有规模的标准化、规范化茶叶生产链,缺乏成熟的海外市场分销渠道,难以凭借自有品牌占领国际市场。

  此外,国际市场茶叶消费仍以红茶为主,如果能努力改变全球的茶叶消费习惯,引导消费从以红茶为主到各类茶都喝,不仅仅为了解渴而是品情调、品文化,实现从“饮”到“品”的跨越,这种茶文化的传播,自然会带动我国名优茶的出口量,价格也跟着会上去。

  值得欣慰的是,随着茶产业的发展和茶企经营实力的增强,茶行业全面转型升级已成为中国茶引领世界茶业发展潮流下的大势所趋,特种茶、绿茶将在新产品、新技术和新营销理念的有力助推下,有望成为引领茶叶消费、拓展国际市场的又一主打茶叶产品。

  近年来,坊间有“七万茶厂不敌一家立顿”的说法。话听着刺耳却折射出一个让中国茶业界深思的话题如何让号称世界第一的茶叶大国真正成为茶叶强国?

  茶叶出口量连续18年保持全国第一的浙江茶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施建强对此深有体会,“茶企如何适应市场新的要求和变化?说到底离不开科技创新。”

  “借助创新来深度开发茶叶功能,让茶叶可以像美容行业、医药行业等那样实现跨行业的开发。”施建强说,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茶类,依托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以风味茶、功能茶、方便茶、科技茶等拓展国际市场,这是中国茶企引领世界茶叶消费潮流、参与全球茶市竞争的必然选择。

  “品牌”仍然是中国茶产业的薄弱环节。在今年的国际茶业大会上,记者看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红茶产品,有斯里兰卡锡兰高地红茶、肯尼亚CTC红茶、越南红茶,也有我国产的英德红茶、云南凤庆滇红、四川宜宾红茶、贵州黔红等。相比之下,国内的红茶牌子可谓琳琅满目,但大多数还停留在区域品牌上,离真正意义上的品牌还有一定的距离。

  “受制于企业现有的实力,单靠其自身去开拓国际市场、树立品牌,显然是不切实际的。”2011国际茶业大会组委会执行秘书长、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茶叶分会秘书长蔡军表示,借助国际茶业大会这一平台,将加强与进口国茶叶商、行业组织交流和合作,通过开展名茶、名企、名品联合对外宣传,打造中国茶叶的国家名片。

  “我们还要在消费国进行有针对性的市场宣传和推广,使我国具有区域优势、风味独特的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得以充分展现,形成新的市场战略格局。”蔡军表示,外贸转型升级是我国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建立起政府支持、行业搭台、企业打造的发展模式,才能真正做大做强中国茶企。

  拥有安化黑茶中惟一中国驰名商标的湖南怡清源茶业有限公司,是一家年轻的茶企,公司成立之初,就确立了“品牌立市”的目标。该公司董事长简伯华表示,怡清源不仅建立了从研发、加工、销售和茶文化研究推广的黑茶全产业链,还通过“连锁专卖、特约经销、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的营销模式,建立了300多家专卖店和10000多个终端网点。“我们的目标是把安化黑茶推向全国、推向世界。未来二三年,我们将在海外开设40家以上的怡清源连锁店,在全球打响中国的黑茶品牌。”

  中国茶行业首家在香港主板上市的龙润茶集团,被认为是中国茶叶品牌走向世界的一个新起点。“如果中国茶企业从70000家变成7000家,再变成700家,最后变成7家,届时中国茶将称雄全世界。”龙润茶集团董事局主席焦家良的一席话令人深思。

新闻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顾阳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