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大益68年演绎滇茶传奇
下一主题:孙中山曾两次探访 三
随着销售渠道的不断拓展,“安化黑茶”的包装不便运输问题日益凸现。道光元年(1821年)安化茶农便将黑花踩捆制作成圆柱形,每柱重16两老称6斤4两,计100两,故又称“百两茶”。这一改进,对黑茶的销售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而惊世纪的创造,始于清同治年间。在资水河畔的江南镇江边村,几家刘姓茶农在“百两茶”的启示下,制作出了“千两花卷茶”(老称62.5斤)。“千两茶”比“百两茶”制作的难度更高,劳动强度更大,茶叶用新鲜篾片制成花格篾篓箍严,包装与成型同步进行,前后有三十多道工序,达到了紧压黑茶技术的颠峰,只有得先人真传,技艺精湛的踩制师傅才能操锅制作。成品“千两茶”圆柱长老五尺(166.5公分),圆周一尺七(56公分),有诗云:“貌似树干却是茶,神奇之棒谁敢攀?骆驼路上铃声响,半年釜饮已到家。”观赏“千两茶”骄姿,真有鬼斧神工,浑然天成之感。
“千两茶”是紧压黑茶中的极品。有茶商将一支“千两茶”浸泡7年而花心不湿。它存放愈久味道愈浓烈醇香,冲泡上百道尚余茶味,放置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