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祁门红茶“礼茶”等级
下一主题:祁红制作的手上功夫
运销统制建立以后,当局除了采取措施扶持合作社以外,还就民间的采茶和制茶的方法作出了一些硬性的规定。当时全县有茶园8万亩,如何对这些茶园进行科学采制,有关方面确实动了一番脑筋。
“本处奉令主办祁门茶叶产销事宜,以职责所在,对过去失败之因,已稍加检讨,考其症结,多系对茶之品质弗加精求,而蹈粗摘滥制之弊。兹以早采嫩摘及分级采摘,均为制茶之良法,特拟会同贵府将采茶扼要之点撰文公布,俾使各茶农有所遵循,借收实效。附布告一份,并请贵府查照,即予核签掷还,以便印发,是纫公谊。此致,祁门县府。”这是民国二十五年(1936)管农村合作社指导委员会给祁门的公函,目的是要求县政府督促茶农精采细摘,并要求政府行文公示,广而告之。县府当然遵命,当即将公函刊印各乡:“照得祁门红茶,向为世界驰名。每年对外输出,有关国计民生。近年逐渐低落,言之实堪痛心。不仅价格锐减,竟将拒绝出境。考其症结所在,粗摘滥制是因。长此不图改进,红茶淘汰堪惊。
实部叠令整理,改用合作推行。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