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六大茶山主要对外运输
下一主题:茶友须知:缔造优质普
阮福《普洱茶记》:“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福又捡贡茶案册,知每年进贡之茶,……。每年备贡者,五斤重团茶、三斤重团茶、一斤重团茶、四两重团茶、一两五钱重团茶,又瓶盛芽茶、蕊茶,匣盛茶膏,共八色。……,于二月间采蕊极细而白,谓之毛尖,以作贡,贡后方许民间贩卖,采而蒸之,揉为团饼;其叶之少放而犹嫩叶者,名芽茶;采于三四月者,名小满茶;采于六七月者,名谷花茶;大而圆着,名紧团茶;小而圆者,名女儿茶,女儿茶为妇女所采,于雨前得之,即四两重团茶也;其入商贩之手,而外细内粗者,名改造茶;将揉时预择其内而不卷者,名金玉天;其固结而不改者,名疙瘩茶。”
从以上资料可明显看出,清代时普洱茶品质已具有一定的特征:普洱茶“味淡香如荷”,“清香独绝”,而且“新色嫩绿可爱”,“绿色者更佳”。与普洱茶品质演变相连,普洱茶已有许多花色,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发展增多。在普洱茶花色中,除了有不同规格的团茶,且还有不同嫩度的散茶(芽茶、蕊茶、毛尖、疙瘩茶、金玉大)和茶膏。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