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
普洱茶》,记入了从清末到“文革”的号级茶和印级茶。后来喜欢上
普洱茶的人,大都把此书当做“普洱圣经”来读。1995年以前,台湾人玩
紫砂壶最热闹,有人会专程跑到大陆宜兴丁蜀镇找名家制壶,转手卖回台湾就能赚到十数倍的钱。1995年
紫砂壶市场崩盘,一些原来玩壶的人没了寄托,看过邓时海这本书后,把兴趣转移到了
普洱茶,开始从香港收购。香港老酒楼、茶楼的存茶被成批运往台湾。邓时海说,云南本地已经没有什么老茶了,香港和东南亚地区有幸留下来一批,部分是茶商有心保存,更多是老酒楼无意间留下来的存货。五六十年代,香港的酒楼里流行喝“菊普”,即菊花加普洱,可以说形成了第一波普洱热,1995年之后台湾人兴起普洱算是第二波。第三波热潮起自2002年,广州
茶文化促进会的活动带动内地普洱热,现在喝老茶的这拨人,基本上都是从这一年后入门,几位圈内比较有名气的,比如广东中山的苏荣新,喝老茶开始于2002年,深圳的辛强是2004年接触到老茶。
“当年《普洱茶》这本书出来后,喝茶的和卖茶的都骂我。以前喝老茶的人,用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