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近期关注 广州茶博会3
下一主题:从普洱茶月饼看中国茶
从2003年到2007年的普洱茶热,可谓企业盖的第一二层楼。这层楼盖得太轻松了,因为行业的钱太好赚,就像农民不用掌握复杂技术也能盖一两层的楼房。在这个阶段有少数企业别具匠心的布局未来,可能在别人只盖一二层楼的时候,可能盖到了三四层。这种企业在普洱茶冬天里是最早复苏的,往往能够创造复苏的奇迹。而大多数企业到了2008年无所适从,碰到了二层楼的天花板效应,很难突破,他们还停留在粗放式经营的层面,使得企业要不是关门大吉,要不是成为半死不活的“僵尸企业”——加工车间还在,只是经常不见工人加工,不见烟囱冒烟,一年到头做上寥寥可数的几笔订单。据说在2008年,勐海有新建的茶厂用来养猪。当然“僵尸企业”只是没有准备好足够的过冬棉袄,才被行业的冬天冻僵,一遇到2009年行业复苏的春天,这些后知后觉的企业许多也会调整战略,去生产受市场追捧的产品,从而或多或少地改变自己的困境,重新获得发展机遇。
但是需要强调的一点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到了2013年行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