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七彩云南酝化中心:普
下一主题:普洱茶的六大神奇之处
好吧,现在我手上拿着两个茶饼。高人说左边这个十年之后会好喝,右边这个十年之后会完蛋。嗯,这是个科学的论断,它可以被证实,或者证伪。但,谁来为这十年买单?上帝么?
更麻烦的是,高人可能还会接着说:“这个茶放北京不会好喝,广东才行。这茶放一片两片不会好喝,塞满一屋子才好喝。这屋子不能太潮,得有抽湿机控制才会好喝。”——好吧,我投降行不?敢问这位高人,这些您都实验过?实验过几年?有多少数据?
第三,“陈韵”究竟是个啥物质,怎么变出来的?
在前两个问题尚如此飘忽的今天,在西方舶来的科学方**植根中国尚不如一饼号级茶更老的今天,在商品经济如此发达群情如此激昂的今天,我真怀疑是不是有人关心“陈”的本质这个问题。
来来来,我们分析分析理化指标不好么?不好!因为你甚至连茶都拿不对!哈哈。弄个入仓熟茶当老茶还敢谈理化指标…… 好吧,那么我们来参照一下别的产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