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东南亚是“普洱茶”储
下一主题:茶友分享:普洱茶的收
云南的原始物种的茶树,被人类发现-利用-驯化-小规模种植-大规模商品性种植的整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代级。
在规模种植之前,茶树的利用、驯化和种植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模式,满足农户自家的生活需要。茶树的种植呈现“单点群落”和“茶、林共生”的特点,尚未出现“茶园”的种植形态,断代时间应该在宋以前。
唐以后宋开始,随着华夏文化进入盛世,制茶工艺逐渐形成,饮茶渐渐形成文化风气和日常需要,茶叶进入商品交换的时代。云南地处偏远,比起中原地区更晚。
虽然云南500年以上的古茶树资源不断被发现,而且分布极广,但真正人工连片成群栽培、呈现出商品性规模种植的古茶园,树龄一般在200~500年之间,规模从几亩到几十亩不等,树间距一般五市尺(1.67米),挖穴单株种植,或与其它林木共生。这些小规模种植的古茶园保留至今,成为云南茶园的第一代级,总面积不足全省茶树种植面积的2%。比较有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