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茶友须知:普洱茶转化
下一主题:如何提升普洱品鉴能力
有时候,当我们去寻找玩味精致之时,历史的冷漠一如往昔:梁元帝萧绎把许多经典书籍烧了,唐太宗李世民把兰亭序随葬了;许多精彩,昔以名称定位,今唯名传之,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剧。幸好,我们还有“号级茶”。我们不但看得见、摸得着、还能品出极致的味道来,这大约便是莫大的福分了。
所以,说到“号级茶”,我们第一位的态度便是致敬:致敬那些制茶者,致敬那些收藏者,致敬那些传播者。“号级茶”是消耗性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只会越来越少,我们如何保留对它们的情结,如何多元解读“号级茶”,依然是我们需要谨慎面对的一个课题。
首先,还是从工艺层面说起吧。在这里,我们并不打算谈具体的工艺流程,因为这些茶能留存到今天,工艺层面的独特性已经不言而喻。我们想说的,是对这种工艺精神内核的一点感想。众所周知,人类最初是依靠采集食物来生活。后来,随着农耕文明的到来,人类逐渐定居下来,并不断进行技术升级和改造,以期获得更强更稳定的生存能力。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类的技术传承都是控制在一个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