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中国古代八大茶痴
下一主题:英国《自然》杂志:推
第二点是,中国的茶业现代化进程很早,始于晚清。这是中国茶产业出口在1870年代极盛而衰,面临大英帝国殖民地茶叶的挑战,中国茶业在实业救国的时代命题下,走向了以洋为师的改良道路。
第三点是,中国茶产业的现代化进程受制于传统的惯性,具有传统与现代,乃至后现代并存,并具有多元化的特性。不能以简单的线性进化逻辑来评判中国茶产业是先进还是落后。尤其当今社会是现代与后现代并存,现代化主张的“进步”观念与社会达尔文主义受到批判,后现代弱化进步史观,主张文明的多元化、平等观与共享观,尊重事物的内在发展逻辑,不随意贴进步与落后之标签。由此可见,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分别观照下,中国茶产业的面貌与解释全然不同。故,我一向不主张对拥有丰富文明形态的中国茶产业贴落后标签。
接下来说民国。
民国的最大贡献是系统引进现代茶学体系,并将之与中国茶业的实际相结合,诞生了有中国特色的初步现代茶学体系。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