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历史情境中的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的生产性方式保护
发布时间 2011-10-28 浏览 15222 次
武夷岩茶因此扬名天下。十七世纪初,武夷茶被销往欧洲,受到追捧,武夷茶甚至成为中国茶的代名词。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当地政府十分重视武夷岩茶制作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大力开发优良品种的种植和推广,改造低产茶园,创建了大面积的高标准茶园,加强了茶叶科学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在漫长的茶叶生产史中,武夷山的茶人在汇集了中国唐代以来各种制茶技艺精华基础上,不断创新,到了清末,武夷岩茶形成了一套科学、完整的制茶工艺和规范的管理方法,并相继向福建的安溪、广东的潮洲和台湾的冻顶地区传播。

武夷岩茶制作工序繁冗,工艺细致。主要工序为采青—萎凋—做青—揉捻—烘焙—拣剔等。由于时间关系,在这里我主要介绍摇青和烘焙两道工序,这是保证茶叶的耐泡度和醇和度关键所在,也是武夷岩茶区别于其他茶类制作的独有工序。摇青是通过手持竹筛摇动茶树鲜叶,使鲜叶边缘相互碰撞摩擦,达到适宜的发酵度,这是色、香、味特殊品质形成的关键一环。烘焙则是将茶叶放在竹制焙笼中用木炭

1  2  3  4  5  6  7  8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