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风格篇:“滋”与“质”(谈普洱茶数字化评价体系三)
发布时间 2011-11-03 浏览 5178 次

第三位是“滋”:茶对口腔刺激的感受,汤感,包括香型、香气,也包括茶汤的厚度感与耐泡度,香型、香气包括了山头茶的判断和制程判断,茶汤的厚度感和耐泡度也间接提示了茶质,通过“滋”这一项感受山头茶的风格,还是比较可行和准确的,山头茶风格的确定,关联到另外一个重要的课题:转化方向问题,将在下面的篇幅中说明。

  长期以来普洱茶混淆的概念就是“气”与“滋”,“气”是一个由茶引起身体内部的一种动态过程,而“滋”是简单的口腔刺激,“滋”虽然贵为茶韵的一部分,但是重要性比起普洱架构中的前两位,要逊色很多,原因是由于普洱生茶的特性:自然转化造成的,转化过程中,“滋”在不断变化,最终从富于口腔刺激性趋于柔、润、化,由于变化无穷的“滋”放在茶韵里作用小,还不如放在风格篇里,在新生茶中发挥一个重大的作用。

  第四位是“质”:观叶底,是对原料的判断,对采摘质量的判断,也是对制茶完美度的判断,一般观察叶底,对制茶中产生的瑕疵,对纯正采摘批次山头茶来说虚假的掺料现象和混拼现象,都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