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黑的手递杯过来,确是好茶。三泡开始明显劲儿大。四泡,盖子上满是花香味,到六泡还让口舌生津,回甘绵长。
“霸道。”用黄勇的话形容。
由于海拔高,老茶树5月中旬才发芽,过长的孕育期长出的芽头很厚,即便是独芽也能泡上五六泡。
若问古茶谁人种岁月深深无处寻
村里一户姓姚的人家翻出族谱,上面记载他们搬到此居住了21代人,说明村庄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
2009年,村里有人修房子,刨出一堆古董。经鉴定,是宋朝的文物。村里人很是震惊:原来我们村子的历史那么长啊。
但是谁也不能确定古茶的年月。村里90多岁的老人都只能说,门口那棵古茶,老几辈小时候就在那里了。
黄勇家也有好几棵碗口粗的古茶。他家祖上是明朝从江西搬来,到此落户时,茶树已经立在那里了。
本地人猜测,古茶是久安有名的马王庙的僧人们种下的。毁于文革的马王庙据传是唐朝修建的。当年庙门口的银杏树直径足有3米,10多个人砍了一周才放倒。现在老银杏树旁边发出的一个枝干还有碗口粗。
“只要说是煤山茶,从不还价,有多少要多少。”村里一些卖茶的老人说。煤山指的就是盛产煤炭的久安。
这里还曾是著名的牛马市,热闹非凡。古茶园的地名就叫牛昌组。
久安茶名气大到袍哥们都用来作为拜码头仪式中的“掺条子”。清末、民国时期,贵阳以及周边袍哥组织盛行。外地袍哥到久安参拜地头大爷时,掺的条子之一便是:水有三江水,茶有煤山茶,大哥来到处,小弟敬杯茶。
从做煤炭改做茶一身轻松
以前久安是上云南下四川的交通要道之一。听村民说还有古驿道,上面有很多圆个圆个的马蹄印。
这条“古驿道”中的一段就在阿哈水库边上,外环城高速路横跨而过。疯长的野草野花几乎淹没了碎裂的石头路。
黄勇和几个村民走过大约3公里的完整石头路:有近两米宽,有些地方还能看出几条路交汇,“简直相当于今天的高速路”。黄勇说。
做煤老板时,黄勇神经紧张到几年没睡过一个整觉。有时接完电话衣服都湿了——煤窑出事了。现在改做茶,坐在满墙壁都挂了水墨山水画的屋子里,轻松得很——还能体味到多年挖煤破坏生态的一种补偿愉悦。
有时站在古茶边,粗壮的黄勇不禁发出感叹:人太渺小了……
责任编辑:S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