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仁顿典:藏胞做茶第一人|藏茶企业
发布时间 2011-07-14 浏览 56741 次
积极分子培养。

   “有时讲道理,我们还讲不过他。后悔当初请人教他。”马登全说。洛桑说:“汉语中有句话就是‘教会徒弟打师傅’,这可是你们教我的哦。”说罢,他们嘻嘻哈哈地打闹地一团。现在,全厂上百汉藏员工,他们和谐相处,亲如一家。

   朗赛茶厂从无到有,逐渐壮大,年生产能力达5000吨,已成为雅安目前规模最大、设备最新、工艺最先进的边茶生产企业,拉萨市场上50%的茶叶都是它生产的,在青海省玉树州这一比例更高达90%。据介绍,朗赛茶厂的发展战略目标是,稳定边销,扩大内销,拓展外销。已在内蒙古和广东设立了直销点,产品已销往我国的港澳台和东南亚国家和俄罗斯。目前正在申报成为四川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未来3年,生产规模将达到5000吨,产值超过6000万元。眼下,次仁顿典还被推举为四川雅安市茶业协会副会长、雅安藏茶协会副会长。

   “太阳和月亮是一个妈妈的女儿,他们的妈妈叫光明;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厂里组织活动,次仁顿典最喜欢唱的就是《一个妈妈的女儿》。藏汉一家亲是次仁顿典心中永远的追求。他多次说:“如果没有四川和西藏两省区各级党委、^***的重视和支持,没有汉族同胞的帮助,就没有朗赛茶厂的今天,更没有我们今天的发展。”如今,四川名山西藏朗赛茶厂里的工人大多都是附近的村民。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更多的当地人解决就业,带领他们致富。目前朗赛茶厂已兼并了名山一家茶厂,并在新都开办了分厂,在名山县、雨城区建立起了上万亩的原料基地,名山县碧峰茶厂等30多家茶厂成为原料加工厂,上万户茶农的夏秋茶有了销路。数百户竹编农户的竹篓(边销茶的包装)成为供应点,几十名当地村民在工厂常年务工,他们将从朗赛茶厂获取综合劳务收入达上千万元。

   雅安市委副书记、市民工委书记张锦明总结了朗赛茶厂的发展经验,那就是“民族团结奋斗,汉藏繁荣发展”。在次仁顿典眼里,“直到现在我还是个只懂喝茶、不懂生产的茶厂老板!”次仁顿典深情地说,“我们厂里的技术骨干全部都是汉族人,我是他们中间的桥梁,一头连着藏族同胞对边茶的口感需求,一头连着厂里技术研发的方向。”四川省民族工委主任敬全林到朗赛茶厂检查工作,对该厂依靠民族团结和科技进步发展壮大的做法十分赞赏。

   “茶马千年通古道,汉藏万里结茶缘。” 作为中国藏胞生产边销茶(藏茶)第一家,西藏郎赛茶厂吸引着西藏乃至海内外众多藏族同胞关注的目光。据统计,每年来该公司参观、考察的藏族同胞上千人次。在西藏城乡,“金叶巴扎”已成了次仁顿典的代名词,他的爱人索拉卓嘎走在街上,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金叶巴扎’的老板娘”。

从2001年建厂到现在,朗赛茶厂的“金叶巴扎”成为西藏著名商标,这是边销茶历史上的第一个著名商标;成为全国边销茶定点厂和全国民族用品定点厂;成为名山县和雅安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金叶巴扎”牌康砖藏茶获全国名优边销茶金奖;被西藏自治区人民^***授予“民族团结先进单位”;2008年3月27日,在全国茶馆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暨第四届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上,“金叶巴扎”牌雅安藏茶(黑魁)在强手林立中脱颖而出,摘取金牌……

    近日,《西藏日报》、西藏电视台多次报道次仁顿典内地发展的业绩。而在次仁顿典眼里,他要走的路还长,眼下,次仁顿典担任了西藏自治区工商联执委,“我们之所以有勇气到内地办厂应该归功于党的好政策和内地良好的投资环境,同时通过我们在内地办厂这一有益的尝试,为西藏民营企业走出雪域高原、加快发展闯出一条新路来。”

 

(作者系四川省《雅安日报》记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