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精神是一个较为严肃的话题,因为中国人轻易不言“道”,但“道”又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所谓“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茶道精神是茶艺表演的灵魂,是评判一套茶艺程式好坏的重要因素。一套好的茶艺程式应该包含茶道精神在里面,否则其艺术和文化内涵就无从谈起,也就没有“神韵”之说了。目前我国茶艺表演仍然只停留在“艺”的层面上,能否在今后的一至两年内向“道”靠拢?我以为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要向“茶道”靠拢,就必须解决中国茶文化、茶艺、茶道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这方面陈文华先生在《论当前茶艺表演中的一些问题》一文中已解说得相当透彻,读者可以参阅。另一个要解决的就是中国茶道精神问题。那么什么是中国茶道精神呢?目前明确提出的有很多,如台湾茶学家林馥泉先生最先提出“敬、雅、洁”三字;台湾茶艺协会提出“清、敬、怡、真”四字;范曾平先生提出“和、俭、静、洁”四字等。虽然有叫“茶艺精神”的,有叫“茶道四义”的,但都可归属茶道精神。大陆方面,庄晚芳先生提出“廉、美、和、敬” 四字;程启坤、姚国坤先生提出“理、敬、清、融”四字;陈香白先生提出“七义一心”说,认为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林治先生提出“和、敬、怡、真” 四字;作者本人也提出“清、合、空、真”四字(见拙作《冷香斋煎茶日记》),并认为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一个“真”字。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中国茶道的精神实质,至于是否需要统一,我个人以为目前尚无此必要。中国和日本不同,日本只是一个小小的岛国,一方茶席,一罐抹茶,几件茶器,一间小小的茶道室已然具足,“清、敬、和、寂”四字便可将岛国茶道精神网罗无遗。而中国的情况则复杂的多,仅茶品就有一千多种,能表演的茶艺程式也不下数十种,而且各地在人文历史、文化传承、风俗习惯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要用简单的几个字来囊括其茶道精神几乎是不可能的。
茶叶是一种代表和平、环保、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健康饮品,茶艺表演是传播茶文化的一条最直接、最富有生命力和艺术观赏性的最佳途径,我们要通过茶艺表演,在民众中提倡和推广科学健康的品茗方法,籍此提高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这不仅关乎我们的茶文化事业的得失成败,也关系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因此,对于中国茶艺的深入理解和研究,我以为十分重要,应该成为今后茶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以上仅仅是个人对中国茶艺的一点心得和感悟,不足与舛误之处,还望诸方茶文化专家、学者指正。
原载《农业考古》2003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