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秋季要防咽炎
不少人在秋季会感到咽部干燥发痒,好像有什么东西堵塞着,不时呛咳出少量的痰液。其实,这就是因秋季气候干燥而引发的慢性咽喉炎,中医形象地称之为“梅核气”。
秋季宜湿润口腔防咽炎。防治慢性咽炎应做到:一是要多饮水,保持呼吸道的湿润;二是戒除烟酒,避免不良的刺激,并经常用盐水、苏打水、硼酸水漱口,注意口腔清洁;三是口含薄荷片或碘喉片,每次1~2片,每天数次。
五、夏秋之交要防湿气
夏秋之交,热而多雨,湿气较重。湿邪过盛,很容易伤人致病。湿邪伤人有内外之分,外湿多由气候潮湿、坐卧湿地,热蒸水湿上腾,不断地侵袭身体,而导致生病;内湿多因喜食冷饮、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损伤人体阳气所致。
中医认为,脾脏能运化水湿,脾喜燥而恶湿,若脾阳振奋,脾脏健运,运化水湿功能正常,湿邪则不易致病。
因此,在夏秋之交,应特别注意不要在树下、河边及其他阴暗潮湿的地方长时间坐卧休息和露宿。居室和工作场所应注意通风,涉水及淋雨后应及时将身体擦干并更衣。在阴天水凉时,不要在河水及游泳池里长时间浸泡,以防外湿入侵肌表伤人。为防内湿,切勿过量食生冷瓜果;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厚腻及暴食。此外,用莲子、薏米、赤小豆、白扁豆等健脾利湿之品适量煮粥食用,可护脾胃,祛湿气。
六、秋季要防中风
中风,即脑血管意外的病害,多见于中老年人。由于发病突然,难以预测,致使死亡率和病残率都较高。大量的医学统计资料表明,70%以上的中老年人中风发生在秋季。因此,医学专家把中风称为“秋季神经科流行病”。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中风虽发病快,但在发病之前也有一个过程,出现一些早期的信号。
如果了解这些信号,在秋季生活中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会大大减少危害,甚至将中风有效地控制住。据调查发现,患者中约70%都出现某些先兆:突然眩晕或头痛突然加剧;暂时性看不清、舌根发硬或说话不清,一侧肢体突然麻木、乏力、活动困难;精神疲乏,频打哈欠或恶心呕吐;性格无法控制,智力减退,无原因的疲惫嗜睡等。若发现上述先兆症状,应及时诊治。
七、秋季要防肺部感染
进入秋季,老年人很容易因感冒发生肺部感染。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老年人发生肺部感染的原因有三方面:一是老年人全身抵抗力降低,细菌、病毒等一旦进入下呼吸道(喉以下),很容易快速增长繁殖。二是老年人的支气管表面黏液纤毛活动降低,清除外来异物或细菌、病毒的能力下降,细菌得以在下呼吸道繁殖。此外,随着年岁增大,咳嗽反射也减低了。三是老年人支气管黏膜和腺体逐渐萎缩,抗体分泌减少,有利于病原体进入和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