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黑茶:黑茶原料粗老的原因解析
发布时间 2011-07-25 浏览 50969 次
历史上,安化黑茶茶品一开始是由嫩度较高的芽叶加工而成的,因为当时西北地区饮茶风俗还只限于上层社会,饮用人群少,“贡茶” 、“芽茶”即可满足这一部分人的需求。这些“细茶”应属绿茶类,通过蒸压后,因当时落后的运输条件和长距离的运输路程,到达消费区域后便转色变得乌黑,油润,这种茶的口感和汤色,经多年的积累,便约定俗成。直到明朝,由于人口激增,茶叶需求量,而茶叶供应又跟不上需求量的增加,于是出现了“黑茶供应不足,请奏增加生产,运销西北各省”的奏章。在这种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只有采用较粗老的芽叶“以充其数”,久而久之,西北地区的平民百姓便接受了这种产品形式,饮用至今。粗老之茶,通过蒸压和长途运输过程中的湿热作用,呈现出“不苦不涩,汤色红浓,滋味醇厚”的品质特点,且价格便宜,很快便成了“一日不可无”之物了。清代大臣陶谢在品评不同季节的安化茶时评道“……黄芽虽晚出,昧厚亦非劣",此处的黄芽是指立夏之后所采之茶,原料较为粗老,但却“味厚”,具褒义和赞赏之意。

1  2  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